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曾經指出,企業家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再表明,企業家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種特殊的人力資本,一個國家的發展有賴于一大批企業家。一個缺乏企業家的國家,必然經濟落后、社會發展停滯。
我國自2015年制定出臺一系列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以來,有報告顯示至2016年底中國眾創空間數量或超4000家,在此創業大潮之下,各行各業的企業家紛紛嶄露頭角。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是決定企業發展戰略的關鍵要素,也是協調企業內部關系的中心環節。企業發展與企業家緊密相連,而企業家的出身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發展。優秀的企業家與其出身到底有沒有關系?答案是很難確定的。我國國有企業的第一代企業家就屬于“總工程師型”的企業家,而現在中關村的大量IT企業中也不乏成功的技術型企業家。同時也不乏從事銷售工作進而成為行業成功者的人,例如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是從銷售員做起的,臺灣的王永慶、蔡萬林也是從銷售做起。比爾蓋茨大學二年級休學,創辦微軟公司之后,也是從銷售做起。據悉,世界500強的CEO當中最多的是銷售出身,第二多的人是財務出身,這兩者所占比例加起來大概超過95%。這是有原因的,因為銷售就是一門跟人打交道的學問,而管理其實也是跟人打交道的學問,這兩者之中有很多相通的東西。
在激光行業有許多企業領導是技術出身的,但實際上,后來他們還是從事了很多銷售和市場的工作,并且表現出色,公司才獲得了成功。但完全靠技術能力成為公司老板的,至今僅有少部分,畢竟激光這個行業需要資金與市場的支撐。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國家大力支持制造業發展,激光技術逐漸顯露鋒芒,一批激光企業家也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目前而言,中國的激光企業數量超過1200家,其中不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光企業。激光技術作為20世紀的四大發明之一,從事這個產業本就是對專業性要求非常高的,很多從業人員要對激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在行業中行走。
從事銷售出身的激光企業家不在少數,常常是有了豐富的產品知識、人脈與市場資源后,自己創立了企業繼續發展,在中低端市場非常善于市場推廣,公司業績增長速度快,發展步伐邁得大,在攢足了原始積累后,注重技術開發實現轉型。目前國內有許多激光企業家是技術出身,并且往往是具有激光、光電相關專業背景,一開始從事激光技術研究及開發,后來經過一些歷練才慢慢走向領導者的地位。相比于銷售出身的企業家而言,技術類型的企業家相對長于技術,注重技術研發,而不善于營銷,企業發展風格是穩打穩扎,小步向上。在歐美,超過90%的激光企業家都是技術出身的,他們本身就是企業里技術研發骨干,因此我們常常感覺歐美的激光企業掌握尖端技術,但在市場推廣上不慌不忙,穩打穩扎。
能夠轉型成為成功企業家的人,不但有著比行業內技術人員更高一些的情商,還要具備一定的經營頭腦。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精于技術只能受限于技術,成功的企業家應該在技術背景的支撐下具有更綜合的經理人能力才能帶領團隊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另外,國內有許多激光企業家都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的背景,他們在海外深造,接觸國外先進的激光技術并且發現這些技術對中國進行壟斷。隨著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并出臺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許多外國學習的激光從業人員開始回國創業或工作。俗話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正是憑借這些海歸學子的一腔報國熱情,中國激光技術在多個領域很快打破外國的壟斷,獲得了可喜的成績。例如2013年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閆大鵬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掌握此尖端技術的國家,一舉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與封鎖,并使進口光纖激光器價格下降近60%。又如炬光科技的劉興勝博士、圖森激光的蔣仕彬博士、高聚激光的趙青春博士等。
激光企業家的出身肯定會對該企業的戰略選擇、企業管理有影響,但影響企業家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應該是他們把握行業市場發展、客戶關系、員工管理及各方面關系的能力。在激光產業,無論是銷售出身還是技術出身的企業家,在光鮮的背后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都經歷過各種酸甜苦辣,他們都是為國內激光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人。
本文,特向激光企業家致敬!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