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超過拉美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浪綜合2017-02-27 我要評論(0 )   

    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工資已經超過巴西和墨西哥等國水平,并且正在迅速趕上希臘和葡萄牙。此前中國的工資水平經歷了持續10年的迅猛上漲,達到原有水平的三倍。

     
    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工資已經超過巴西和墨西哥等國水平,并且正在迅速趕上希臘和葡萄牙。此前中國的工資水平經歷了持續10年的迅猛上漲,達到原有水平的三倍。
     
    研究集團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顯示,就中國的勞動力隊伍整體而言,每小時收入現在已高于除智利以外的任何拉美大國,并且已達到較弱的歐元區成員國水平的70%左右。
     
    這些數字表明,中國在提高其14億人的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進展;一些分析家提出,生產率的提高可能使中國制造業工資進一步超過傳統上被視為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但是,快速上升的工資水平也意味著,中國可能開始讓愿意承受低工資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奪走一些就業崗位。
     
    歐睿的數據還突顯了拉丁美洲(該地區工資停滯,有時實際水平下降)和希臘(平均時薪自2009年以來降低一半以上)面臨的問題。
     
    “引人注目的是,與其他所有國家相比,中國做得非常出色,”專注于新興市場的投行晉新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查爾斯-羅伯遜(Charles Robertson)表示,“中國正在趕上西方水平,而其他這么多新興市場做不到這一點。”
     
    根據歐睿的數據,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小時工資在2005至2016年間翻了三倍,達到3.60美元,而同期巴西制造業的時薪從2.90美元降至2.70美元,墨西哥從2.20美元降至2.10美元,南非從4.30美元降至3.60美元。
     
    同期,隨著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更緊密地融入全球經濟,其工資水平還趕超了阿根廷、哥倫比亞和泰國。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工資水平出現了爆炸性上漲,”標準人壽投資(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的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學家亞歷克斯-沃爾夫(Alex Wolf)表示。
     
    歐睿從國際勞工組織(ILO)、歐盟統計局(Eurostat)和各國統計機構提供的信息匯編其數據,然后將其轉換為美元,并進行通脹調整。但這些數據沒有考慮生活開銷的不同。
     
    中國制造業收入的增長與其他國家(如阿根廷和巴西)的下降形成對比。即使是在近年經歷了快速經濟增長的印度,制造業工資自2007年以來也一直陷于停滯,徘徊在每小時僅0.70美元水平。
     
    葡萄牙的制造業工資已從每小時6.30美元大幅降至去年的4.50美元,使該國工資水平低于東歐部分地區,而且只比中國高出25%。
     
    在工資分配越來越不平等的中國,制造業工人屬于收入較高的人群。但中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收入水平也在上升,涵蓋所有經濟部門的中國平均工資從2005年的1.50美元漲至去年的3.30美元,高于巴西、墨西哥、哥倫比亞、泰國和菲律賓水平。
     
    歐睿的戰略分析師歐魯-莫修丁(Oru Mohiuddin)指出,中國工人的生產率水平比他們的工資增長得更快。“你必須把(工資通脹)放在整體背景中看待,”她表示,“制造商仍然獲益于在中國開展經營。”
     
    中國國內市場的規模有望幫助該國的制造業工人,盡管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到2020年,中國在一系列行業都將占到20%的市場份額,類似于北美和西歐,”莫修丁表示。
     
    她補充說,鑒于這樣的市場份額遠遠領先于印度的4.8%和巴西的3.3%,“(制造商)落戶中國是合乎邏輯的”。
     
    但是晉新資本的羅伯遜指出,中國人口老齡化和工作年齡人口預期中的減少,可能在未來幾年帶來更高的工資壓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制造業平均工資拉美國家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