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業機器人運行情況
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了34.3%,銷售量約占全球1/4,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產業規模日益擴大,產業技術水平逐漸提升。目前,中國約有3000余家工業機器人制造、服務企業,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
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處于成長期,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僅32%,高端市場國外產品占95%,關鍵核心部件仍依賴進口;每萬人擁有的機器人臺數只有國際平均水平一半,是先進國家的15%;低水平、重復建設情況普遍,機器人制造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小。另一方面,中國龐大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卻存在巨大市場需求。
機器人產業發展新進展
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人機協作機器人等高技術含量機器人已經推向市場,骨科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已經實現了批量應用,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一些機器人的專有技術,現在在國際上已經達到了先進水平。一些產業短板也有突破,比如關鍵零部件,像RV減速器現在已經實現了批量應用,伺服電機控制器的研發和產業化也有了實質性進展。
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工業機器人已經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向機械、電子、化工、輕工、船舶、礦山開采等領域迅速拓展。服務機器人也已經在醫療手術、康復、餐飲、消費、消防、公共服務等領域得到了應用。
龍頭企業在日益成長當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少數企業脫穎而出,目前已經成長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機器人公司,有一些企業在細分領域也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合作在進一步深入推進。無論是從產品、技術、標準認證、合資合作等方面,國際交流日益廣泛。
工業機器人產業政策與發展方向
我國先后出臺《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力爭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15萬臺,持有量80萬臺,國產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10萬臺,市場占有率達67%,關鍵零部件自給率達50%以上,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聚焦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攻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維護性,重點發展弧焊機器人、真空(潔凈)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等六種標志性工業機器人產品,引導我國工業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促進服務機器人向更廣擴的領域發展。圍繞助老助殘、家庭服務、醫療康復、救援救災、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培育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方面的需求,重點發展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等四種標志性產品,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實現系列化,個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實現商品化。
在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方面,包括引導企業圍繞細分市場向差異化方向發展,開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機器人企業的緊密結合,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進、創新能力強、效率高、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大力推進研究院所、大專院校與機器人產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
為加快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要加強數控系統、關鍵零部件、元器件的研發研制,提高自給率,要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品牌,提供政策支持。同時,要積極開發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積極利用工業機器人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
進一步加強與外國公司的合資合作,掌握先進技術,積極應對外企競爭,同時,要避免我們的機器人行業陷入代工模式,對于一些外國公司存在的區域性、行業性價格施壓現象,應研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當競爭。
中國將加快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區域性的機器人創新中心,以突破關鍵技術。同時,將建立工業機器人標準、認證體系和行業規范條件。
工業機器人五類關鍵零部件發展趨勢
高精密減速器。通過發展高強度耐磨材料技術、加工工藝優化技術、高速潤滑技術、高精度裝配技術、可靠性及壽命檢測技術以及新型傳動機理的探索,發展適合機器人應用的高效率、低重量、長期免維護的系列化減速器。
高性能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通過高磁性材料優化、一體化優化設計、加工裝配工藝優化等技術的研究,提高伺服電機的效率,降低功率損失,實現高功率密度。發展高力矩直接驅動電機、盤式中空電機等機器人專用電機。
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通過高性能關節伺服、振動抑制技術、慣量動態補償技術、多關節高精度運動解算及規劃等技術的發展,提高高速變負載應用過程中的運動精度,改善動態性能。發展并掌握開放式控制器軟件開發平臺技術,提高機器人控制器可擴展性、可移植性和可靠性。
傳感器。重點開發關節位置、力矩、視覺、觸覺等傳感器,滿足機器人產業的應用需求。
末端執行器。重點開發抓取與操作功能的多指靈巧手和具有快換功能的夾持器等末端執行器,滿足機器人產業的應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