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博鰲特刊:新經濟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業
星之球科技 來源:CBNWeekly精英堂2017-03-23
我要評論(0 )
2010年,中國制造業的產出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后來中國制造業的產出逐步與美國拉開距離,據世界銀行統計,到2014年,中國制造業的產出,已經是歐盟的近1...
互聯網時代,決定一個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核心產業仍然是制造業。但此時的制造業,已非彼時的制造業;未來的制造業,也非當下的制造業。
2010年,中國制造業的產出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后來中國制造業的產出逐步與美國拉開距離,據世界銀行統計,到2014年,中國制造業的產出,已經是歐盟的近1.5倍,美國的近2倍,日本的4倍,德國的近5倍。
目前中國占了全球制造業的1/4,從汽車到手機,從空調到微波爐,從鋼鐵到水泥,中國的產量都在全球遙遙領先。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根據德勤等機構對全球50 0名制造業跨國公司CEO和高管的調查,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在2016年仍然位列全球第一,但到了2020年,美國將超過中國名列第一。
這排名不是比規模,而是比誰的工業更強。中國制造業目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首先是制造業中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結構很不合理;其次是中國制造業效率太低,消耗能源和資源太多;再次勞動生產率遠遠落后于老牌的工業化國家。另外,中國面臨著勞動力的挑戰:人口老齡化、成本上升、高技能人才進入制造業的意愿減弱。
更重要的是,制造業本身正在經歷重新定義。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在先進、尖端的制造領域投資,如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以及日本的環境友好型制造。制造業從生產、產品、消費,到物流和供應鏈,正在變得日益智能化,各種物理-信息系統、各種聯網,正在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中國也意識到自己在制造業方面急需突破。制造業的商業本質沒有改變,成本競爭力、差異化的產品仍然是廠商的追求,但在互聯網時代,實施這些戰略的手段越來越依賴創新。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制造強國10年戰略。
這些年,中國已經研發和掌握了一批以超級計算機為代表的尖端技術,但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到經濟發展中,通過企業的創新建立起新的價值鏈,尤其是建立起類似通用和西門子這樣的制造業全球公司,以及蘋果這樣的技術產品品牌,仍然需要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