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接觸少,或者廠商大肆宣傳的緣故,又或者是理論知識與實際使用存在差距,所以人們圍繞著桌面級FDM 3D打印機的精度產生了疑惑或者形成一種話題討論。很多網友表示FDM機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夠達到的精度并沒有理論上那么高,甚至覺得精度只能達到0.1mm。感興趣的緣故,筆者方寫了這邊文章,以讓更多的朋友了解FDM(熔融層積成型技術),了解FDM機型精度提高存在的困難性。
熱議是這樣的,“眾所周知,桌面級FDM機型的精度在實際上可能在0.2mm左右,理論上各廠商都是標0.1mm,但是有人說他家FDM機器能達到0.02mm,確實值得考量”,這個問題在3D打印網站3D虎的“頭條·今日話題”展開。下面我們具體看下FDM機型的打印精度吧!
FDM周邊與精度相關因素
熔融層積成型技術也就是FDM,采用步進機前后左右移動,成型平臺向下移動的方式制造成品,材料統稱線材(FDM機型使用的材料一般做成“線”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步進機、線材、噴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步進機移動的快慢、噴嘴噴射被融化的線材的速度等都可能對精度產生影響。甚至,3D打印行業有個悖論“精度和速度不能得兼”。
有個3D打印精度的說法,類似2D打印中的打印質量,主要看打印出來的物體在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3D打印精度跟層厚有關,甚至層厚厚的話,成品有可能在打印支撐的時候失敗,也就是走線或者物體外面也有填充完整,致使整體美觀度和實用度。所以與其說精度,倒不如把精度看成層厚。現在關于層厚能夠達到的程度有多種說法,大抵為0.1mm、0.2mm、0.025mm。你覺得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打印層厚能夠達到多少?
實踐檢驗真理
理論上,層厚跟噴嘴的半徑有關,也和步進機移動的速度有關,但最關鍵的因素在于計算的精細度。和開源購買的零件自己DIY一臺3D打印機相比,正規3D打印廠商生產的3D打印機的精度要高。然而有些FDM機型廠商在精度方面都有些建樹,甚至能做到0.025mm。不過廠商宣傳是一方面,能否達到這個精度另當別論了。小編認為,FDM機型能夠達到0.2mm的精度比較合常理,而0.1mm,甚至更小的層厚,則我們需要半徑更小的擠出頭。
由于能否達到這個精度,理論上只要擠出機的半徑達到之后就行了。但這是理論上的,實際使用過程中,還存在其他的附加條件,例如線材過細容易斷開、打印時間過長而無法保證打印的連貫性等等,這些都是遇到的問題。關于3D打印機的精度高不高,那我們只能自己嘗試了,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關于“試試”,筆者倒是有一些可供參考的方法。
三種方法供參考
對比是屢試不爽的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3D打印機廠商都會配置一款專門用于調節模型大小、方位,設置層厚或者速度的桌面軟件,在操作軟件下,用戶可以將模型格式改為Gcode格式,以便于3D打印機讀取。也就是在桌面軟件下,用戶可以將層厚0.1mm、層厚0.2mm、層厚0.025mm的物體打印出來,打印出來的物體可以做對比,如果有差別那就是精細度高。
3D打印難度大的物體也是一種方式,建議鏤空的物體或者打印存在支撐的物體。我們知道,傾斜、內部空心的物體,3D打印機必須打印些許支撐,方能使整個物體打印完整。如果精度度不高的話,鏤空物體或者支撐物體很有可能走樣,這也是一種考驗精細度的一種方式。
FDM 3D打印機的悖論
前文提及,FDM機型有個悖論:速度和精度不能得兼。一方面,當精度高的時候,噴頭描述物質比較細致,步進機移動的速度就會減緩,所以一般打印都會需要大家的耐心等待,而在這個過程中,用戶不得不擔心的問題就是線材斷了或者線材堵頭,最后導致整個打印的失敗。也就是說,精度高的3D打印一般消耗的時間長,速度慢。
當速度快的時候,步進機和噴頭并不能很好的描述打印的物體,以致造成物體走絲現象嚴重,甚至出現缺一塊、多一塊的現象,顯然這樣的3D打印并不是完美的,成型精度大大折扣。所以,業內一直在討論如何在不影響速度的情況下提高打印的精度和如何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提高速度,顯然研究第二種的比較多。
寫在后面的話
FDM機型能夠達到的精度也需要許多附加條件的支撐,爭論FDM的精度只是為了更好地了解這項技術,畢竟討論出真知。在本文中,筆者就自己對FDM 3D打印機能夠達到的精度的看法進行了闡述,理論上的事情需要許多條件的支撐,我們需要具體了解這個產品的精度就需要多聽、多看、多嘗試。畢竟,如果FDM能夠達到0.25mm,那么SLA機型就不會那么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