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獨家報道

    激光再制造及表面改性技術大會議程出爐,速來圍觀

    來源:激光制造網2017-05-10 我要評論(0 )   

    2017年5月23日,激光再制造及表面改性技術大會將于深圳會展中心3號館B003會議室舉行。本論壇聚集了數位業界精英、研發技術總監、市場經理,共同探索激光再制造技術與產...

     2017年5月23日激光再制造及表面改性技術大會將于深圳會展中心3號館B003會議室舉行。本論壇聚集了數位業界精英、研發技術總監、市場經理,共同探索激光再制造技術與產品創新思路,尋找最優解決方案。您想與他們面對對交流、探討熱點話題嗎?快點報名聽會吧:報名熱線:0769-22035318

     

    會議日程

    1.png

    演講嘉賓
    大會主席

    姚.jpg

    會議主席:姚建華

    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先進制造研究院院長

    1

     

    劉蓉.jpg

    劉蓉,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機械航空系教授

     

    演講主題:

    司太立合金激光制造在耐磨中的應用

     

    演講摘要:

    Stellite alloys are a range of cobalt-chromium alloys. It may also contain tungsten or molybdenum and a small (less than 3 wt%) but important amount of carbon. Therefore, Stellite alloys are generally strengthen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ides in the cobalt solid solution matrix. Laser cladding with Stellite alloys has fou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cross industries, for example, high pressure gas turbines, diesel engine valves, drainage plough blade, aerospace, deep drawing tool, mining support braces, hydraulic cylinder hardfacing, and stainless steel runners. Hardfacing of components may provide the best solution in situations where wear is localized or where the best material is difficult to cast. Various Stellite alloys and hardfacing processes enable producing a targeted coating approach to solve difficult wear problems. Laser cladding process offers many advantages to produce Stellite alloy hardfacing, which include minimal dilution due to low heat output, controlled energy supply possible, high heating and cooling rates for better microstructure, no tool wear, compact technology, providing superior results of hardness, homogeniety, purity, and microstruc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n producing desired Stellite alloy laser cladding. For example, Stellite 3 (30.5%Cr, 12.5%W, 2.4%C, in weight) with very high carbon content is promising for hardfacing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high hardness and excellent wear resistance. It is commonly employed in severe wear conditions, for instance, it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hardfacing of metaltometal sealing valves where high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are required, but it has a serious problem - cracking during laser processing, due to its extreme brittlenes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ttempt was made to create a mixed powder of major Stellite 3 with minor Stellite 21. Stellite 21 (27%Cr, 5.5%Mo, 0.25%C, in weight) has better ductility among Stellite alloys owing to its very low carbon content. It also exhibits good workhardening property from its cobalt solid solution since the carbide volume fraction of this alloy is very low. It was shown that no cracks and pores were formed in the laser cladding containing Stellite 3 (70 wt%) and Stellite 21 (30 wt%) on 316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 This new alloy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for the sealing surfaces of valves.

     

    個人簡介:

    Dr. Rong Liu is a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She received a Bachelor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in 1983; a Master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in 1990; a Master degree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from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Australia, in 1995; a Ph.D. degre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Deakin University, Australia, in 1998. She work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ada, as postdoctoral fellow from 1998 to 2000, and then joined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Carleton University, Canada, as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00, promoted to associate professor in 2005 and full professor in 2012.

     

    Dr. Rong Liu has established research programs in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as well as manufacturing of superalloys and their composit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Kennametal Stellite Inc. — the industry leader specialized in producing hightemperature wear/corrosion resistant superalloys and coatings, and with the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Research,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Canada (NRC), since 2000. She received research funds from various program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NSERC) and from other sources including federal, ontario provincial grants and industry supports, in a total amount about $1.66 million. She has published 120 articles in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he has also contributed a book chapter: Chapter 4 HighTemperature Wear/Corrosion Resistant Stellite Alloys and Tribaloy Alloys, in CRC Handbook on Aerospace and Aeronautical Materials,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July 2012. She is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s (ASM), USA and a member of the Professional Engineers of ontario (PEO), Canada. She was awarded by Carleton University Research Works in 2009. She is also an overseas expert professor, award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in collaboration with Zhejiang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High-End Lase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2

     

    傅戈雁,蘇州大學教授

     

    演講主題:

    激光熔覆空間成形異形結構的方法探討與試驗研究

     

    演講摘要:

    現有技術中激光3D成形一般是對CAD模型進行平行分層,并采用均勻熔道的路徑規劃,對實體進行離散化堆積。 本研究所基于激光自由成形技術,提出非水平分層、非均勻熔道離散堆積思想,探索具有變高(寬)熔道、懸垂、空腔、扭曲等特征的空間異形結構3D成形方法工藝與控制。

     

    個人簡介:

    傅戈雁博士,蘇州大學激光制造技術所研究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激光增材制造,包括表面強化、修復、3D成形等。在中空激光光內送粉(送絲)成形理論與工藝等方向具有研究特色。

     

    近年主持和完成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內外地方及企業項目十余項。主持項目曾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項。發表論文100余篇,SCI、EI收錄6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0余件。

     

    3

     

    徐國建,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演講主題:

    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演講摘要:

    圍繞激光增材制造裝備、核心器部件、工藝組織及性能的研究成果,闡述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

     

    個人簡介:

    徐國建,出生于1959年12月,教授。 2005年4月畢業于“(日本)名古屋大學”材料工學科、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6月~2008年12月期間,在名古屋大學期間被聘為副教授,在株式會社“LASER X CO., LTD”被聘為高級工程師,在日本期間參加了多項日本國家級重大研發項目(如:1.異種金屬復合構造材料的激光-壓接技術的研究及開發、2.最新激光利用生產成套設備及高強度高技能材料的開發、3. Al 合金板上的液相兩層分離型Fe -Cu 系合金的激光堆焊技術、4.高質量固體激光遠隔控制切割技術的開發、5.特殊激光沖擊表面處理技術的研發、6.核電解體工程的激光水下切割技術的研發等),并是多個項目的主要完成者;在日本期間獲得“日本溶解學會獎學賞”1項。 2009年1月回國,任職于沈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 教授,繼續從事激光技術的研發工作,參加了1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863”項目,10余項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2009年以來,在企業擔任副總經理一職時,每年為企業創造約5000萬元人民幣的產值;到目前為止,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和EI檢索;參加重大國際學術交流會議30余次;并獲得日本國家專利1項,申請中國國家專利23項。 在2012年4月榮獲了“沈陽市十大海外學子創業獎”,并獲得了“沈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入選“2009年 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千人計劃);2012年11月20日被聘任為“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防973項目)” 評審專家;2012年11月22日被聘任為遼寧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4

    余勤躍.jpg

    余勤躍,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

     

    演講主題:

    直接半導體激光器及其在表面改性與再制造中的應用

     

    演講摘要:

    工業級大功率激光器類別中,半導體激光的電光效率最高,但光束質量較差,工業半導體激光器通常由激光陣列組成,通過傳統的光束整形技術,光束質量有所改善,但受限于陣列本身的結構難以大幅度提高,多應用于熔覆、泵浦方面,而切割、焊接領域需由其泵浦的固體和光纖激光等做光源,其效率高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在工業加工中。

     

    隨著激光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及制造難度的不斷升級,迫切需要激光器輸出大功率的同時具有高光束質量。另一方面低成本的激光器對拓展應用范圍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半導體激光器正是具備了這些潛在的優勢,電光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工業化生產,一致性好,穩定可靠性高等眾多優點,而然,目前半導體激光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光束質量差,工業用的半導體激光陣列光束質量更差,無法直接用于切割、焊接等場合,只能用做熔覆源和泵浦源,波譜集束技術利用色散外腔的反饋,鎖定陣列發光點的波長,自動輸出一復色光束。單陣列集束后的復色光束與陣列中單發光點的質量相同,而總功率卻是各發光點的疊加。通過多陣列集束的組合,可以獲得千瓦級工業半導體激光器,光束質量與光纖激光器相當,直接用于金屬的切割、焊接和熔覆。

     

    多陣列激光組合產生的半導體激光束,非常適合表面處理工藝,特別是經過波導勻化后輸出的光束,在處理工藝中效果顯著,激光器不易損壞,性價比很高,有望規模推廣。

     

    個人簡介:

    余勤躍,現任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第九批國家長期創新“千人計劃”專家,長期從事激光技術研究。

     

    198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光儀系和物理系,后至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從事科研工作。所參與完成的項目有:“七五”攻關項目,激光鈾同位分離中的光束合成傳輸及多程光學系統;“八五”攻關項目,激光鈾同位分離中的光學傳輸自適應控制及光學工程系統;“九五攻關項目”,激光鈾同位分離中的穩頻染料激光器研究。

     

    1999年赴美,首先在Apollo Instruments從事半導體激光光纖耦合及光纖激光器產品研發工作。2006年至2007年,在美國Intralase 公司從事LASIK 眼科治療設備的研發。2004年,創辦Laser Spectrum 公司,并從事半導體激光光纖耦合,超快激光產品開發。

     

    2008年至2011年,與北京國科激光合作,并兼任首席科學家,同時出任國家重點工程“神光III”激光預放系統總設計師。

     

    2012年擔任溫州泛波激光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后帶領公司團隊,從事半導體激光的波譜合束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先后推出了500W-4000W高亮度光纖輸出半導體激光,3000W-8000W波導勻化直接輸出半導體激光器。已申報、授權共計十多項專利。其中,超高亮度半導體激光器,技術水平國際領先。該技術大大地改善了半導體激光的光束質量,使得半導體激光可以直接用于金屬的切割、焊接等工業場合。該項目的實施必將帶動激光工業加工的革命,培養一批激光技術領域的創新領軍人才。

     

    5

    張永康.jpg

    張永康,廣東工業大學教授

     

    演講主題:

    激光噴丸校形及其工程應用

     

    演講摘要:

    由于航空發動機支架結構復雜和焊接殘余應力的存在,裝配后存在很大的變形、疲勞壽命短,影響了飛機的安全性,其已成為我國研制某新型飛機的一個技術瓶頸,一直困撓至今。 本項目提出復雜空間結構支架激光噴丸長壽命校形的新方法,即首先反求測量其變形誤差,然后通過激光噴丸逐點可控的方式施加一個反向殘余應力場,產生反向變形,實現支架高效高品質校形。

     

    個人簡介:

    張永康,男,1963年3月出生,東南大學特聘教授,工學博士,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制造工程系;理學博士后,南京大學物理學博士后流動站。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勞動模范,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主要從事激光加工與檢測、海工裝備先進制造、激光沖擊波強化、激光沖擊成形、激光珩磨、非傳統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6

    董世運.jpg

    董世運,裝甲兵工程學院再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教授

     

    演講主題:

    激光再制造技術的理論和工藝方法現狀

     

    演講摘要:

    近年來,中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迅速。隨著激光器及其裝備系統技術進步,材料激光加工技術在裝備先進制造和再制造領域應用快速拓展。這也促使激光再制造技術理論和工藝方法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作者在介紹激光再制造技術內涵、工業應用以及再制造產業發展現狀基礎上,闡述了裝備金屬件激光再制造成形冶金規律、缺陷機理、熱損傷機理及裂紋和變形機理等相關理論方面研究成果,介紹了激光增材再制造以及激光清洗前處理、激光沖擊后處理與激光熔覆成形、激光焊接成形復合等多種激光再制造工藝方法,提出了激光再制造技術發展趨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個人簡介:

    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學位。2012年-2013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作訪學學者。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理事,北京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求是杰出青年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直從事表面工程、激光制造與再制造、無損檢測評估等領域的科研教學工作。主持完成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科研項目等20余項。科研成果已獲國家獎3項、部級科技獎6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撰寫和參編著作12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7

    胡芳友.jpg

    胡芳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教授

     

    演講主題:

    激光焊接耦合超聲處理對鈦合金焊縫性能的影響

     

    演講摘要:

    在對航空承力結構實施修理時,保持和提升修理結構的耐久性是十分重要的。為提升焊縫的疲勞性能,本文采用超聲跨液固兩態對激光焊接進行實時處理。通過對焊縫的硬度、沖擊、拉伸、疲勞試驗,獲得了耦合焊接對焊縫性能的影響規律,工藝參數優化后,焊縫的疲勞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個人簡介:

    胡芳友,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航空結構修理教學與科研30余年,發表論文近百篇,20余項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主要研究方向有:激光在線修理及其復合加工技術、復合材料結構快速固化修理技術、薄壁結構聚能切割等。

     

    8

     

    馬文有.jpg

    馬文有,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主任

     

    演講主題:

    激光熔覆和再制造專用金屬粉末研究開發及典型應用

     

    演講摘要:

    激光熔覆和再制造技術是以高能激光束作為熱源,將高性能粉末熔覆于工件表面,提高材料的抗高溫、抗氧化、抗磨損、抗腐蝕等性能。其中、粉末材料將直接決定涂層的冶金質量和力學性能,不僅要有優異的抗磨損、抗腐蝕、抗高溫、抗氧化等性能,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單層、多層熔覆不開裂等工藝性能,對粉末的性能要求極高。本報告將系統介紹自主開發的高性能鐵基合金粉末(包括自熔合金粉末、不銹鋼粉末、專用打底粉末、液壓支架專用粉末等),鎳基合金粉末、鈷基合金粉末,金屬陶瓷復合粉末、納米合金化陶瓷粉末等,測試了粉末的成型性能、裂紋敏感性及抗磨損、抗腐蝕等性能,給出了在鋼鐵、冶金、 石油鉆探、礦石機械行業的典型應用案例,能夠很好地滿足產業化需求。

     

    個人簡介:

    馬文有,廣東省新材料研究所激光制造研究室主任,工學博士,高級工程師,現任廣東省 3D 打印產業創新聯盟理事,廣東省光學學會理事,主持廣東省應用型科技專項重大項目、廣東省重大專項、廣東省產學研重點項目、廣東省科學院重點項目 10 多項,撰寫論文20 多篇,獲授權專利 10 件。主要研究方向:激光 3D 打印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激光熔覆高性能粉末材料開發,激光表面強化關鍵技術及成果轉化,開發了激光熔覆高耐磨 WC 金屬復合涂層、激光合金化納米陶瓷涂層,激光熔覆高溫耐磨、耐蝕涂層等,應用于石油鉆探,冶金軋輥、礦山機械液壓支架等領域。

     

    9

    澹.jpg

    澹臺凡亮,山東能源重裝集團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演講主題:

    激光熔覆再制造的大規模應用

     

    演講摘要:

    激光熔覆技術已成功運用于工業中,這次的演講將會專注于激光熔覆再制造技術以及目前主要的應用。

     

    個人簡介:

    澹臺凡亮現任山東能源重裝集團大族再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事礦山裝備再制造技術研發、管理工作多年,致力于礦山裝備激光再制造技術的及其應用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開發了礦用液壓支架立柱表面激光熔覆技術、突破了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軸類零件表面加工技術及系統集成研究、激光熔覆材料以車代磨加工技術及其數控裝備開發、煤礦機械關鍵零部件激光熔覆再制造工藝及裝備的研究等多項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瓶頸,共獲國家發明專利14項,其研究成果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全國設備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中國煤炭工業專利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

     

    10

    于可鑒.jpg

    于可鑒,利澤萊恩激光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中國區銷售經理

     

    演講主題:

    高功率二極管激光器的最新發展及其應用

     

    演講摘要:

    該演講將就高功率二極管激光器的功率、光束品質以及配件和其他各種屬性探討其最新的發展趨勢。此外內容還將涵蓋高功率二極管激光器應用的最新領域,例如復合焊接、高速熔覆、增材制造最新應用以及30kW激光焊接應用。

     

    最后該演講還將對未來二極管激光器的發展及其應用做出展望。

     

    個人簡介:

    于可鑒,男,1982年生于天津,2000年就讀于天津大學機械自動化專業。2002至2009年就讀于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主修應用光學與精密儀器,取得德國工程碩士學位。2010至今就職于德國Laserline公司,負責Laserline中國地區技術支持及激光器的銷售工作。

     

    11

    高.jpg

    楊高林,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先進制造研究院講師

     

    演講主題:

    激光修復大型鑄鐵件工藝研究

     

    演講摘要:

    目前,修復鑄鐵件的主要方法是焊接,但鑄鐵材料的可焊性差,焊接區域極易出現氣孔和裂紋等缺陷。激光熔覆時,熱影響區和基體變形小,該技術有可能會解決焊接中出現的缺陷。本報告針對鑄鐵激光再制造過程中的氣孔產生機理與修復工藝進行了研究。通過不同氣氛激光重熔鑄鐵實驗發現析出性氣孔是激光加工灰鑄鐵時氣孔的一個重要來源。隨后利用大功率半導體激光熔覆系統,對預制坡口的球墨鑄鐵件進行了修復,研究了不同工藝對鑄鐵修復的影響。最后研究了電磁復合場在控制鑄鐵激光修復過程中的氣孔的影響,得到了更有效的氣孔控制方法。

     

    個人簡介:

    楊高林(1980-),男,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激光加工技術方面的研究。

     

    關于135編輯器

     

    胡千,深圳華中科技大學研究院碩士生

     

    演講主題:

    激光表面改性3kW半導體激光器矩形光斑聚焦系統研究

     

    演講摘要:

    針對3 k W半導體激光器應用于機器人表面改性系統,聚焦光斑不均勻問題,提出了一種采用菲涅耳透鏡對面陣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輸出光斑進行聚焦勻化的方法,設計出尺寸為10 mm×2 mm的均勻矩形光斑。利用Zemax和Matlab軟件進行仿真分析,研究了菲涅耳透鏡楞距和入射光發散角對聚焦系統焦斑均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當菲涅耳透鏡楞距在1 mm以內時,焦斑均勻性最佳約為94.90%。隨著楞距的繼續增大,輸出光斑均勻性會逐漸降低。焦斑的均勻性會隨著發散角的增大有所提高,但是發散角太大會使聚焦難度增加,而且光斑均勻性也隨之劣化。當菲涅耳透鏡楞距為1 mm,入射光發散角在12.5~20 mrad范圍內時,焦斑均勻性最好約為95.22%。

     

    個人簡介:

    個人主要工作圍繞半導體激光器的研發與應用。

    聯系方式

    激光再制造及表面改性技術大會組委會

    電話:0769-22035318/13728352002

    郵箱:67345442@qq.com

    聯系人:王先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再制造表面改性會議日程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