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走向世界,新國貨不僅受到華人華僑的喜愛,也開始引領一些外國本地人士的消費潮流。而在這些中國產品的背后,激光技術的身影也無處不在,時刻助力著國貨走向國際化。今天咱們就來盤點,受外國人追捧的中國貨背后,那些激光技術。
國產手機
說起中國產品,很多外國人首先會想到手機。在印度,中國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在非洲已經超過40%,在歐洲市場也超過了20%。走在新加坡的街上,國產手機的出鏡率也十分高。說起手機,如今外國人想到的不僅有蘋果、三星,還有華為、小米。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數據顯示,華為、OPPO和vivo三個國產手機品牌,已經躋身全球銷量的前五之列。而據《2016年上半年重點國產手機品牌海外市場分析報告》,2016年上半年,經由國內出口的手機有約6.3億部,其中,重點國產手機品牌出口量超過1億部。
一部手機,到處都有激光的影子。激光打標的logo、手機外殼、手機電池……激光切割的藍寶石玻璃手機屏幕、攝像頭保護鏡片、手機Home鍵、FPC柔性電路板、手機聽筒網激光打孔……激光焊接的手機結構件等等。
以手機logo為例,曾經傳統的辦法都是運用絲印在外表進行打印,打印效果不甚理想,且運用油墨成份含重金屬化學元素,也不環保。激光打標具有清潔無污染的優勢,打標效果美觀清晰度高,永久不可擦除,目前主流國產手機logo均采用激光打標進行標識。
2003年,中國第1臺光纖激光打標機就已經在華工激光誕生,華工激光多款機型服務于世界頂尖級3C電子產品制造商。目前華工激光的打標機產品包含小型一體式、大幅面、旋轉雙工位、便攜式、飛動打標等多個系列,每個系列擁有不同功率機型,每款機型可選配安全防護罩,同時還能根據用戶需求量身打造專屬機型。無論是對加工品質有高要求的高端客戶,還是普通需求的中小型客戶,都能在華工激光找到屬于您的光纖激光打標機。
白色家電
不僅3C產品,中國家電品牌也紛紛搶灘海外市場。過去,在國外家庭里,并不容易看到中國的家電品牌。現在,無論是在歐洲杯足球場、奧運會體育館還是普通人家里,都能看到中國家電的身影。這是近幾年來,中國家電品牌轉變出海策略的結果。2016年全年我國冰箱出口數量為4433萬臺,同比增長11.8%,洗衣機出口數量為2249萬臺,同比增長6.3%,出口銷售形勢向好。激光技術作為目前領先的加工方式之一,深受家電制造廠商青睞,也大受消費者歡迎。
在家電產品中,不少零部件會采用激光切割進行加工,如空調制冷電磁閥配件切割等,因其對加工工藝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激光切割機能夠很好的進行精密加工,確保零部件精度與光潔度,讓這些關鍵部位更耐用、整機性能更好。
華工激光推出的LCF0120高精密光纖激光切割機采用大理石龍門結構,高精度直線電機平臺,確保整機高速高精度穩定運行,采用美國泰道公司高性能運動控制卡,卓越的切割性能使其完美勝任家電產品的金屬部件切割標刻加工。
除此之外,激光打標技術也運用到家電銘牌制作中。美的集團與華工激光展開深度合作,運用當下最先進的激光打標技術對“空調標簽產品線”進行自動化改造,將原有塑料標簽整體換成激光標記,加工方式由傳統的人工貼標改為激光自動打碼,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更加環保。
中國美食
作為美食大國,中國的食物也征服了無數外國人的味蕾。在美國售價幾倍于國內的“老干媽”辣醬,被美國網友稱為“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一名美國網友在亞馬遜網上這樣評價“我十分癡迷辣醬,而且吃了有超過50年了。這期間,我吃過許多不同的辣醬,但是沒有一款比得上‘老干媽’。” 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還有“網紅”辣條,在美國衛龍牌辣條一包高達12美元,從熱點問題零食搖身一變成高大上零食,這絕對是華麗麗的逆襲,連大白兔奶糖上的糯米紙,都能讓不少外國人覺得神奇不已。
在食品行業中激光技術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食品的包裝在包裝行業中的要求是最高的,激光技術具有環保、高效的加工優勢,成為不少廠商的共同選擇。
食品的外包裝材質各不相同,牛奶的紙盒,辣條的塑料袋,老干媽的金屬蓋,飲料的HDPE瓶等等,廠家往往需要在這些材質上標識生產日期、圖案、防偽標記、二維碼,這些信息往往起到防偽、追溯的作用,對于清晰度和耐久性要求很高。
華工激光“飛動”系列在線激光噴碼機,囊括“光纖”、“CO2”和“半導體紫外”三大系列機型,滿足各種包裝材質需求,能標刻出永久醒目的標識,徹底杜絕流通環節涂改等影響產品品質的行為。
除此之外,食品行業中還會采用激光技術對軟食品包裝中某個單獨薄膜層進行劃線,這樣可以實現軟包裝的完美易撕開的效果,并且能夠保持薄膜的完整性,使得外層薄膜完好無損,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包裝內商品的見光和受潮等問題的出現。
曾經中國制造是山寨、劣質的代名詞,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以“質”征服世界,甚至是以“智”領跑行業,在可預見的未來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涌現出來,征服世人。華工激光也將不斷創新,助力中國制造2025一路向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