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激光雷達、計算機視覺和雷達傳感器是躲避障礙物的三大生命線,其中 LiDAR) 就是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測與測量)的首字母縮寫,現在它幾乎成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同義詞。不過,隨著研發工作的深入,研究人員為該技術找到了更多的應用場景,一場融資競賽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中。
市場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去年汽車技術新創公司共拿到 10.49 億美元的投資,同比增幅高達91%,激光雷達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去年的 87 筆投資中,真正的大贏家是 Velodyne,該公司拿到了來自福特和百度的 1.5 億美元。而轉入 2017 年后,Waymo 和 Uber 也因為激光雷達技術而撕破臉皮,從合作者變成了競爭者。
除了新來的科技公司,主導汽車市場多年的制造商們也沒有懈怠,就連一向以駕駛樂趣為賣點的保時捷也在硅谷設了新辦公室。Porsche Digital 總經理 Thilo Koslowski 在聲明中表示:“汽車將成為未來的終極移動設備,而毫無疑問未來將在硅谷誕生。”
當然,保時捷是否也要打入激光雷達市場現在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家德國傳奇運動性能車制造商正在自動駕駛行業奮力打拼。
在 Quanergy Systems 公司 CEO Louay Eldada 看來,外界對激光雷達研發的關注和投入并不令人驚訝。這家桑尼韋爾的激光雷達公司已經得到了戴姆勒、德爾福、三星等巨頭共計 1.2 億美元的投資。
“激光雷達可以算的上是最強悍的傳感器了,不過由于價格和可靠性等原因,它離普及還有很遠的距離。”Louay Eldada 說道。“我們能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就是因為解決了以上兩大難題。Quanergy 的激光雷達采用固態設計且基于臺積電的 CMOS 工藝開發,因此可靠性和成本都有較大優勢。”
其實大多數的激光雷達新創公司都是沒有生產線的半導體公司,其傳感器芯片都要靠臺積電等公司幫忙代工。“我們自行完成設計后,就將生產任務外包給類似臺積電這樣的公司。”Eldada 強調道。
三星是 Quanergy 最大的投資者之一,除了自動駕駛汽車,它還想將激光雷達融合進智能手機。同時,Quanergy 的傳感技術未來可能還會成為三星家用電器的標配。
“大量的資金讓許多創業者紅了眼,他們紛紛進軍激光雷達市場,不過魚龍混雜的市場開始讓投資者感到迷惑,但 Quanergy 并不認為這是什么大威脅。”Eldada 說道。
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后,Eldada 鉆研激光雷達技術已經 27 年了,而 Quanergy 也是一家創立 15 年的老公司了。
除了成為自動駕駛行業的“掌上明珠”,激光雷達還逐漸在其他市場展開。加州的 Cepton Technologies 就在英偉達的 GPU 技術大會上推出了自家的廣角激光雷達產品,這款產品能同時兼顧汽車和工業應用。Cepton 表示,它的激光雷達產品能探測到 200 米外的物體。
不過,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將整個世界繪制成 3D 數字地圖,為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提供服務。”Pierre Cambou 說道,他是 Yole Developpement 的活動策劃者。“自動駕駛反而成了次要目標,因為無論是否自動駕駛,路上的汽車都會成為數字地圖數據庫的用戶和數據采集者。”
自動駕駛汽車是個幻覺嗎?
那么,自動駕駛汽車能在進入幻覺破滅期前達到 Gartner 所謂的“期望膨脹期的頂峰”嗎?
“對于 Gartner 勾畫的發展規律周期,我不太敢茍同。”Cambou 說道。“在我看來,哈佛大學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提出的‘破壞模型’更適合現在的情景。”
“ADAS 的概念已經逐漸被大眾接受,它能有效降低事故率,而且已經滲透到了許多車輛之中,因此該技術未來不會進入幻滅期。”Cambou 解釋道。“不過與 ADAS 相比,自動駕駛是一種完全不同的事物。作為該行業的領先者,Waymo 的技術確實令人興奮。當你第一次在路上見到自動駕駛汽車,那種感受就像第一次看到了電影或見到了汽車。所以,我迫不及待想見到這項技術盡快普及。”
有人認為,眼下物聯網技術已經進入了幻覺破滅期,自動駕駛技術是否也會重蹈覆轍?
對于這一觀點,Cambou 無法認同,他表示:“有誰能清楚的定義物聯網是什么嗎?既然都沒有明確的定義,怎么能判斷它進入幻覺破滅期呢?而與物聯網相比,自動駕駛是一種定義明確的應用,它有自己的市場。因此這項技術并沒有幻滅的可能。”
那么自動駕駛技術對現有技術到底有多大的“破壞性”?
在解答這個問題時,Yole 有自己完整的一套理論,它會看新技術是否會催生新的應用,能否在現有市場之外開辟新市場。當然,新市場是否能引起外界重視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
“在我看來,ADAS 并不是傳統技術的威脅,但自動駕駛是。其影響力相當巨大,未來將有大批跟不上腳步的汽車制造商倒掉。”Cambou 說道。“英特爾花 150 億美元收購 Mobileye 就是最好的佐證,芯片巨頭正在謀求轉型,而轉型原因就是它一手打造的個人計算時代已經被移動計算取而代之,而自動駕駛正在復制智能手機的崛起之路。”
在 Cambou 眼中,人工智能也是自動駕駛汽車上的關鍵技術。“每家芯片制造商都想分一塊蛋糕,但想搶占市場你還必須手握強大的視覺傳感器。”Cambou 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量技術都來源于美國公司,但投資在激光雷達市場的資金并沒有地域限制。
拿到融資的企業中還有較為知名的 Civil Maps,這家基于激光雷達采集地圖的新創公司在種子輪中拿到了福特等多家公司的 660 萬美元投資。
除此之外,一些國家的政府也參與了投資,澳大利亞的 Baraja 公司就拿到了該國聯邦政府的 100 萬美元投資。當然,一直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以色列也誕生了多家激光雷達新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