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來自廣東制造業的投資是德國工業4.0不可或缺的部分

    星之球科技 來源:南方日報2017-07-25 我要評論(0 )   

    在7月7日至8日召開的G20德國漢堡峰會上,中德領導人相繼表達堅持開放包容、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


    在7月7日至8日召開的G20德國漢堡峰會上,中德領導人相繼表達堅持開放包容、反對保護主義的立場。
     
    但峰會結束不久,德國聯邦內閣便通過了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提交的《德國對外經濟條例》第九次修正案。各界普遍認為,這個修正案將損害非歐盟國家企業在德整體投資環境。
     
    到底是開放,還是保護?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德國工商大會廣州代表處近日在廣州舉辦了一場針對德國東部的投資推介會,給出了答案。
     
    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新聯邦州(新聯邦州是指包括柏林在內的德國東部6個州)特使克勞斯·多恩布什(Klaus Dornbusch)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直言,德國非常歡迎中國投資。來自廣東制造業的投資,是德國東部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乃至德國工業4.0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反復強調,“自中德1972年建交以來,德國政府從未拒絕過任何一筆來自中國的投資!”
     
    德國政府從未拒絕過來自中國的投資
     
    南方日報:在G20漢堡峰會上,中方提出建設更加開放的世界經濟,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德方有何看法?
     
    克勞斯·多恩布什:兩國在全球化中有很高的利益重合度、共同的愿景,兩國制造業的合作也有很多契合點,應當共同做大世界經濟的蛋糕。
     
    德國是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對全球投資者而言,不論行業(除涉及國家安全,如軍工、金融、公共安全等領域外)、區域、國別均沒有限制。去年,廣東的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庫卡在機器人領域擁有特別先進的技術,這樁收購確實引起了一些德國人的疑慮。但是德國政府是誠心歡迎外國企業到德并購投資,也歡迎中國企業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德國的經濟發展。
     
    自中德1972年建交以來,德國政府從未拒絕過任何一筆來自中國的投資!我認為,這是德國相比其他國家的獨一無二的優勢,德國市場的開放度是世界領先的。在這個基礎上,德國企業也希望在中國獲得均等的市場準入機會。
     
    南方日報:目前德國各聯邦州對中國投資者抱以何種態度?
     
    克勞斯·多恩布什:德國各聯邦州對加強與中國投資合作興趣很濃厚。以寶馬汽車制造聞名的巴伐利亞州,正在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當地的研發創新項目,北威州已經有1000多家中資企業落戶,工業4.0和數字經濟領域合作成效顯著……
     
    德國是生產率最高的歐洲國家之一,80%勞動力經過職業培訓或擁有大學文憑。德國各級政府對綠地投資項目根據投資規模、投資類型及投資選址地提供多項投資激勵政策,無論是外國還是本國投資者均可享受,主要是現金資助,以無償補助形式發放。
     
    過去6年里,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幫助了超過180家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落戶,該署免費為中國投資者提供針對整個決策過程的服務,從行業分析、市場進入分析、商業和稅務信息到商業和勞工法律信息、激勵措施和融資信息一應俱全。
     
    中方也非常認可德國的投資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自2013年起,每年發布《中國海外投資國家投資評級》,德國連續四年獲得最高評級,擁有最低風險級別。
     
    南方日報:德國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有怎樣的態度?
     
    克勞斯·多恩布什:“一帶一路”倡議深受德國政府歡迎,該倡議將拓展兩國進出口總額及各領域合作。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正日益興起,德國企業希望該倡議提供公平、平等的市場準入機會,參與這些基建項目。
     
    中企可與德國科研機構廣泛合作
     
    南方日報:中國企業近年對德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并購越來越多,在德國內部引發了擔憂,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
     
    克勞斯·多恩布什:與中國企業的看法不同,德國政府實際上對這種形式的合作整體上一直持開放性態度。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很多國家的企業在并購德國的科技企業。總結近年情況來看,不少被并購的德國企業確實因此獲益,發展越來越好。
     
    德國政府對部分中小企業的科研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以德國東部為例,企業最多可以拿到研發經費35%的資金補助。中國企業意欲得到技術,可以與德國進行高新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投資進行研發,并申請專利保護,推動科研成果的市場化。
     
    南方日報:中國制造業企業如何通過赴德投資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擺脫常年處在價值鏈低端的困境?
     
    克勞斯·多恩布什:首先,兩國企業應先把科技領域合作開展起來,就能提高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在這方面,廣東企業正是先行者。
     
    其次,德國不少科研機構能支持中國企業創新。比如德國東部的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等高校,一方面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多年來一直與各國企業廣泛合作。中國企業直接與此類科研機構建立合作,不僅更直接、便利,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將得到德國政府的貸款等資金補助。
     
    任何一家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成立子公司,即可獲得與德國企業同等的資源和權利。在科研領域,德國各級政府每年均將國內生產總值的3%用于支持研發活動,年度投入高達700億歐元。德國近期還推出了“高技術戰略”,整合所有政府部門科研資源,每年投入40億歐元用于支持尖端技術。
     
    中德主導產業契合度高
     
    南方日報:德國最需要廣東哪些行業的企業投資?雙方在哪些方面能優勢互補、互惠?
     
    克勞斯·多恩布什:我們很信任廣東企業,華為和中興等知名粵企已經在德國投資發展多年,未來還將在德國建立科研中心。
     
    從宏觀角度看,中國“十三五”規劃中的重點產業與德國主導產業契合度高,《中國制造2025》正對應德國“工業4.0”,兩者有很大的互補性。廣東企業在信息通訊技術、網絡基礎設施、傳感器、自動化等領域有優勢,這些優勢產業和技術是德國實現“工業4.0”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行業契合度看,廣東的電子信息、化學、汽車、機器制造、IT、微電子芯片等與德國東部產業較為匹配,德國東部電子產業全歐洲排首位,汽車制造和化工業也是歐洲頂尖。
     
    廣東企業經過改革開放,部分高科技、高技術企業實力不俗。德國制造業及研發實力國際領先,因此,最適合高科技企業投資。
     
    ■一句話觀點
     
    我們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支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按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的對外投資項目,尤其支持企業投資和經營“一帶一路”建設及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
     
    西方對中國海外投資的印象已經過時,如今中國海外投資不再集中在能源和大宗商品領域,開始轉向有助于其經濟轉型升級的品牌和技術。 
    ——美國芝加哥大學保爾森基金會旗下智庫Macro  Polo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
     
    據美國智庫提供的分析數據,美國對華出口為本國創造了90萬個工作崗位,而中國在美投資又為當地提供了20萬個工作機會。中國企業目前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總額已達200億美元,占到全美投資的五分之一。
    ——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中國銀行(美國)行長徐辰
     
    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的自我定位發生轉變,從地區大國向世界大國邁進,中國將利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多方平臺更廣泛地參與全球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

    轉載請注明出處。

    廣東制造業投資德國工業4.0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