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的光伏行業位居世界領先,但綜合來看,仍具有諸多問題,特別是最近美國和印度都將對中國光伏進行反補貼、反傾銷的“雙反”,這輪雙反,是否能重演2012年美歐雙反對中國光伏的沖擊呢?
近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光伏產品第三次反補貼行政復審作出終裁,中國企業被裁定17.14%-18.3%的反補貼稅率。
與此同時,有傳言印度也將啟動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印度是中國光伏組件出口最大市場,大幅增長84%,占比41.8%,而中國產品的進口價格大概要比本土企業產品低8%—10%,但這是基于政府補貼、較低的融資成本以及產業保護主義之上的。
之所以有印度會對中國進行“雙反”的傳言,除了因為美國的領先帶頭作用,還有印度是中國的貿易逆差國,這使得印度進行雙反,中國是難以招架的。目前中印雙邊貿易額為715億元,印度對中國的進口為613億美元,出口102億美元,并由此導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達到了511億美元。
雖然目前中國的光伏行業產量世界第一,但是發電效率方面與美國相差甚遠,根據美國能源署的數據,2016年,規模較小的分布式電站的發電量為194.67億千瓦時,預計2017年將達到254億千瓦時,而2018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增至329億;與之相比,大型電站的發電量約是小規模電站的兩倍,2017年預期將達到508億千瓦時。
即便不考慮2016年新增的部分電站并沒有全年發電,美國光伏電站的平均利用小時數也達到了驚人的2200小時。
而反觀中國的數據,最好的西部省份的光伏電站,利用小時數也就略超1500小時,中東部的則在1200小時左右,甚至一些地區還不到1000小時。
2012年,歐美雙反,讓中國光伏行業遭遇重創,業內企業紛紛虧損,諸多知名企業倒閉、破產,乃至出現企業家跳樓、出逃等極端現象。之后是在國內市場及亞洲等新興市場的帶動下,中國光伏行業才開始慢慢復蘇。
這些年來,盡管中國光伏挺過了2012年歐美雙反,但發展過快產能過剩和市場無序競爭,也使得中國光伏行業具有一定危機,加上消納難題和補貼拖欠等行業頑疾以及宏觀電力需求疲軟的大背景,再加上這次美印雙反,對于中國光伏行業會造成很大影響,重演2012之殤,也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