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蔣思維說,此次測繪是大足石刻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三維激光掃描測繪,范圍包括大佛灣、小佛灣、北山136號轉輪經藏窟、石門山、舒成巖、妙高山等大足石刻重點文物保護區域,覆蓋大足石刻群90%以上石刻造像。
測繪項目負責人盧光宇說,本次測繪運用激光掃描、高清晰紋理拍攝、無人機航測等多種手段,相比于過去的近景攝影等測繪方法,三維激光掃描精確度更高,可達到0.1毫米,將最大程度記錄文物形貌和現狀,為大足石刻留存一份最完整的歷史信息,并為今后文物修復和三維展示提供基礎數據。
此前,于2011年啟動的中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本體修復中,也曾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測繪技術。參與了千手觀音測繪的盧光宇說,當時應用于文物保護修復的三維激光掃描測繪剛剛興起,現在技術已較為成熟,應用范圍也從過去的局部個體文物擴大到整個大足石刻遺產保護地。
目前,項目外業數據采集工作已進入尾聲,本月底將全部完成,后期數據處理將于明年5月結束。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于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其5萬余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