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廣東工業表現搶眼,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9萬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民營工業增長11.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80.2%。在工業“壓艙石”作用下,上半年廣東經濟總量達4.20萬億元,同比增長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7月26日南方網)
最近,大型政論片《將改革進行到底》正在熱播,佛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踐被作為典型案例得到展示。佛山的成功實踐,正是廣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縮影。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廣東省首次提出“堅持制造業立省”的觀點,在今年5月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上,胡春華書記又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省委省政府將制造業放在安身立命的極其重要位置,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作為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和制造業大省,廣東過去能夠實現經濟高速發展,就是堅持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作支撐。步入經濟新常態之后,廣東存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隱患增多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更加顯示出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性,廣東提出制造業立省是審時度勢、科學判斷的結果。要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重要使命,必須牢牢夯實工業這個“壓艙石”,讓制造業對經濟發展發揮出更加強勁的拉動作用。
創新驅動是廣東制造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驅動發展一直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目前,廣東高新科技企業數量躍居全國首位,珠三角國家自創區建設穩步推進,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二,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達7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7%,基本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發展動力加快轉換,廣東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研發(R&D)人員規模保持全國第一。這些成就充分說明廣東創新的強勁實力,為制造業的發展注入了充沛的能量。
轉型升級是廣東制造業發展的成功路徑。當前,世界新一輪產業變革正在開啟,制造業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模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已經成為主流,轉型升級的戰火已經在全球點燃。廣東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率先出臺《廣東省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5-2025)》,明確提出智能制造六大任務,著力在2025年建成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示范引領區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廣東正在以國際智能制造先進水平為標桿,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創新能力,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塑造品牌是廣東制造業發展的靚麗名片。產業的發展需要以企業尤其是先進企業為依托,廣東制造業在發展中不斷孕育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強企。在手機終端市場中,華為、OPPO、vivo等三大品牌成功躋身市場份額全球前五位,能夠與三星、蘋果同臺競技,強勁拉動了電子行業增速。在智能家電領域,以格力、美的為代表的廣東家電品牌打破了日韓品牌的壟斷,廣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上半年累計銷量高達25萬輛,比亞迪、大疆科技、華大基因等企業有望沖擊世界500強。如今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僅去年就新增8000家,已達1.9萬家,今年年底有望達到2.3萬家。
路漫漫其修遠兮。如今,廣東制造業轉型升級呈現突圍之勢,使廣東振興實體經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雖然當下制造業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和困難,但只要堅持“制造業立省”戰略不動搖,持續推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品牌塑造等有力舉措,廣東制造業定能助力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