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科學家驗證40年前中微子預言 50年后或像激光一樣普及

    星之球科技 來源:鳳凰科技2017-08-07 我要評論(0 )   

    據gizmodo北京時間8月7日報道,物理學家預言了許多他們希望發生的現象,但在他們有生之年,這些現象可能都不會被發現。例如,一名物理學家就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普遍存...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SNS實驗
     
    據gizmodo北京時間8月7日報道,物理學家預言了許多他們希望發生的現象,但在他們有生之年,這些現象可能都不會被發現。例如,一名物理學家就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普遍存在但難以探測到的中微子(一種粒子)將能使整個原子核發生振蕩。考慮到探測這種現象的難度,他本人認為提出這樣的想法就夠蠢了。
     
    但40年后,科學家宣布發現了這種現象。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探測“相干中微子-原子核碰撞”的全新方法。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一名物理學家就預言了中微子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一些人認為,這一發現將為未來像科幻片一樣利用中微子奠定基礎,也有人則持更謹慎的態度。但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物理學家認為這一結果令人激動。
     
    伊利諾伊州費米實驗室物理學家胡安·埃斯特拉達(Juan Estrada)在郵件中表達了自己的激動。埃斯特拉達也在從事這方面研究,但并未參與這次研究。
     
    根據物理學定律,粒子間存在4種基本力:引力、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中微子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粒子,只通過引力和弱相互作用力與其他粒子相互影響,在目前條件下,這兩種作用力的探測相當困難。中子——原子核中的兩種粒子之一,會發生被稱作β衰變的弱相互作用,在衰變為質子的同時釋放出一個中微子和一個電子。
     
    目前,物理學通過與上述過程相逆的過程探測中微子。一個中微子轟擊一個質子,就可能引起反β衰變,生成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子,電子生成的閃光會被探測器探測到。但是,這類反β衰變本身很稀少,要捕捉到它要求使用大量液體。
     
    麻省理工學院退休理論物理學教授丹尼爾·弗雷德曼(Daniel Freedman),是在1974年預言另外一種不同中微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認為,除與質子相互作用外,中微子還能與整個原子核相互作用。這個過程的能量很低,因為中微子只能通過弱相互作用力產生微弱的碰撞,但這種相互作用要多得多,因為原子核的尺寸要遠大于質子。它將使利用尺寸小得多的探測器探測中微子成為可能,而且只需不到5萬噸水。
     
     
     
    科勒COHERENT探測器模型
     
    但弗雷德曼指出,“我們的方案可能有些狂妄自大,因為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率、分辨率和背景噪聲會給中微子-原子核彈性散射實驗帶來重大困難。”換句話說,他認為這種相互作用過于微弱和稀少,探測難度極大。
     
    40年后,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一個物理學家團隊證明弗雷德曼是正確的。卡弗里理論物理研究所物理學家胡安·科勒(Juan Collar)表示,“確實,這并非是不可能的。”
     
    這次研究取得成功要歸功于特殊實驗設計和好運氣。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在進行一個名為“散變中子原”(以下簡稱“SNS”)的中子(不是中微子)實驗。在產生中子的同時,實驗還產生大量中微子。研究COHERENT的科學家就利用了這些中微子。中子可能會影響信號,但研究團隊在20英尺(6.1米)混凝土墻后的地下室中發現一個位置,能夠屏蔽除中微子之外SNS發射出的其他粒子。杜克大學物理學家、COHERENT合作研究團隊發言人凱特·舒伯格(Kate Scholberg)表示,“能在SNS找到這樣一個位置,我們真的很幸運。我擔心我們會被中子殺死,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余的。”
     
    科勒表示,COHERENT實驗裝置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塊晶體,當中微子轟擊晶格時,通過弱相互作用發生的相互作用會引起原子核振蕩,發射出可探測到的微弱光點。中子束脈沖時斷時續,可探測信號也會隨之起伏。科勒說,“我們知道中微子束何時出現,因為它每秒只發射60次。這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
     
     
     
    實驗信號
     
    舒伯格表示,除驗證40年前的理論外,這次實驗還為預言中微子活動的猜想設定了約束條件。科勒認為,這次研究最重要的應用,是為未來更小的中微子實驗奠定了基礎,“也許未來50年后,中微子技術會普及,就像目前曾經被認為屬于絕對高科技的激光一樣。”
     
    其他科學家也對此激動不已——其他團隊在他們的實驗室探測同樣的現象。夏威夷大學物理學家約翰·格雷戈里·勒尼德(John Gregory Learned)說,“這次研究發現了一個獨特的過程——人人都認為存在、但卻難以被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他呼吁對這一研究的前景持謹慎態度,目前認為其應用相當有限。
     
    弗雷德曼也相當激動,“我當然非常激動,終于有人完成了我在1974年論文中提出的實驗。”(編譯/霜葉)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微子研究進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