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中國制造業持續改進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7-11-06
我要評論(0 )
我國發展智能制造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兩大重要方向中,一方面是以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另一方
我國發展智能制造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兩大重要方向中,一方面是以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興產業,另一方面是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其中以機器人、工業軟件為代表的重點領域成為了2016年智能制造發展的引領者。2016年,我國機器人將持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有望延續2013、2014、2015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的勢頭。而隨著我國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電力、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眾多龍頭企業加快智能工廠建設和現有設備智能化升級,對CAD、SCM、MES、PLM等支持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軟件以及工業產品內的嵌入式軟件的需求不斷加大,對工業軟件產業規模的增長形成了極大的帶動。
隨著《中國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的出臺和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的展開,智能制造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智能制造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而廣大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問題,資金已經成為制約中小型智能制造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資本市場中對于智能制造的關注度愈發提高,但是目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仍處于萌芽狀態,大部分企業處于初創階段,投資風險相對較高,投資機構短時間之內還難以引導大量資金進入。另一方面,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規模產業和科研基金投入,將為智能制造產業提供強大的動力和資源,解決智能制造企業孵化、發展、擴大規模的資金需求及資源引進、配置問題。目前北京市、廣東省、山東省、湖南省均已經出現不同形式的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預計2017年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總體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成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當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周期的起點上,如今機器人、無人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汽車、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AR/VR、智能物流等正在成為行業熱點詞匯。但是我國制造業整體處于2.0補課、3.0普及、4.0示范的現狀,中國智能制造產業仍處于初級發展期。參考美國、德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如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貢獻占制造業的10%左右,界時其將達到2.8萬億的規模。
當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期,大部分企業處于研發階段,僅16%的企業進入智能制造應用階段;從智能制造的經濟效益來看,52%的企業其智能制造收入貢獻率低于10%,60%的企業其智能制造利潤貢獻率低于10%。90%的中小企業智能制造程度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級成本抑制了企業需求,其中缺乏融資渠道是主要原因。
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20%。本研究中心對智能制造產業進行了全面研究,列舉出產業中八大熱點: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本文將圍繞這八大投資熱點的市場規模及前景逐一進行分析。
智能家居
2017年或達到近千億市場規模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其他高技術的發展,自動控制技術的水平越來越高,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重要。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和集成化的發展方向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礎。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智能家居經歷了概念期、開創期、徘徊期,當前產業已經正式步入發展初期。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431億元,未來兩年將呈快速發展態勢,2017年或達到近千億的市場規模。
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
機器人應用正在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3D打印、農業、裝配、建筑、電子、物流和倉儲、生產制造、醫藥、采礦以及運輸等很多其它行業。讓機器人得以快速推廣的原因之一是,在某個行業中的機器人設計革新以及終端執行器方面的應用經驗,能夠很容易被其它行業采用。
2015年國產機器人產值規模達到16.4億元,產值增速達55%。其中,中型負載、輕負載的機器人增速會比較快。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7.5臺,同比增長23.7%,增速較2014年同期略有放緩。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分別是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增長前景誘人。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
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原因:
在全球化經濟中,發達國家維持制造業優勢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技術研發經費的持續投入大大加快了機器人技術的進步,直接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普及;
另一方面因為人口老化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動力老化以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方面的人才短缺將對經濟造成沖擊,隨著人口不斷老化,機器人替代人工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我國機器人下游需求較大。需求領域大致可分為C端和B端。C端目前以個人情感陪伴、殘障輔助、家庭作業、教育類為主,需求培育還有待時間。B端更多實際需求,如酒店服務、醫院服務、安防服務等,如借助銷售模式創新,將很快看到需求爆發。
汽車工業仍為工業機器人主要用戶。現階段汽車工業制造廠商仍然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用戶,未來工業機器人主要需求也仍在汽車工業。因此,汽車工業使用機器人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雙臂協力型機器人為工業機器人市場新亮點。隨著人力成本持續增長,包括組裝代工大廠與中小企業等的人力成本負擔相對沉重,加上人口老化嚴重國家勞動人力短缺,使得雙臂協力型機器人成為其降低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補足勞力缺口等的解決方案。
服務機器人市場成長動能十分可期:
● 服務機器人方面,現階段以掃地機器人、娛樂機器人及醫療看護機器人等支撐整體市場。
● 人工智能進步使服務機器人具備與人類溝通互動功能,促使生活陪伴型服務機器人成為市場新生力軍。
● 此外,部分國家地區農業人口高齡化日益嚴重,因此也會帶動農業機器人的增長需求。
伴隨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我國人口紅利時代即將結束,面臨迫切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這使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中國機器人密度明顯低于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機器人市場的需求與供給存在龐大的缺口,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這將為我國集中資源,發展國產機器人產業提供強勁動力。
無人機
2018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10.9億元
隨著無人機產品的逐漸成熟、低空管理政策的完善、大玩家尤其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重量級玩家的深度介入、大批量飛控手的供應以及各行各業用戶意識的成熟,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或將在未來3年內,迎來第一個行業應用小高潮。
僅以硬件產品銷售出貨規模計算,預計到2018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10.9億元。但作為一個新興的技術型行業,無人機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機會眾多的同時投資風險也很高。
人工智能
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接近百億
受到全球范圍內下游應用需求迫切倒逼和上游技術基礎成型的推動,近年來人工智能贏來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期。
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接近百億,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變革,投資機會較多。目前國際巨頭在人工智能技術上還沒有完全形成壟斷,我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算落后,對于我國來說是個絕好的發展機會,再加上我國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人工智能將呈現跨越式增長。
2015年我國投資人工智能的機構數量已經高達48家,同比增長71.4%;投資額為14.23億元,同比增長75.7%;投資次數為43次,同比增長65.4%。
在全球互聯網入口終端升級浪潮的背景下,現有的智能手機配置已不能完全滿足物聯網時代連接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的關系需求,人機交互高智能化升級是大勢所趨。VR在多方面已顯示出超越智能手機的潛力,是下一代人機交互平臺的強力候選,發展前景廣闊。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快遞業務爆發式增長,企業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快遞業務量CAGR超過50%,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約1200億件。快遞行業為人力密集型產業,快遞行業人力成本占比超過40%、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盈利空間受到壓制。快遞物流自動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業具備自動化改造的客觀基礎。
智能物流市場規模較大,以自動化物流系統來看,其市場規模從2001年的不足20億元,迅速增長至2014年的425億元。預計至2020年,國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密集登陸資本市場,快遞公司上市持續催化。自2015年底以來快遞公司密集登陸資本市場,資本開支將大幅上升驅動智能物流裝備需求提升。
●2016年3月28日,阿里旗下菜鳥網絡宣布融資10億元,聯合物流合作伙伴組成菜鳥聯盟,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智慧物流供應鏈管理,加速行業在智能物流領域的競爭。
●2016年4月9日,圓通借殼大楊創世上市,總投資46億元提升硬件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圓通智能化改造引起同行追隨。
智能物流行業政策扶持明顯,且中短期政策效應有望加強。政策的核心脈絡是引導物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智能物流轉型,打造現代智能物流服務體系。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打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等瓶頸,打造智慧物流體系”,智能物流主題再次受到政策高度關注。
●我國智能物流行業呈現出一個充分競爭的態勢,市場上主要的上一定規模的物流系統集成服務商有20多家。
●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外廠商約占據三分之二的份額,國內企業則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巨頭。
●就智能物流裝備而言,目前內資廠商仍然停留在設備供應商或系統分包商的階段,單體規模都較小。
隨著智能物流裝備企業研發制造水平地提升,內資廠商的裝備產品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一般應用需求,對國外純制造商的高價產品形成了較大沖擊和替代。
接下來內資廠商需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硬件精益制造水平和軟件性能,提高產能穩定性,未來快遞等價格敏感性行業智能裝備需求激增將為價格優勢顯著的內資廠商打開成長空間,經過一段時間集成經驗積累加上對我國行業企業更為熟悉的本土化優勢,我們相信未來內資企業在一些應用領域將能成長為系統集成商并通過兼并收購不斷做大做強。
中國智能制造產業仍處于初級發展期。參考美國、德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如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貢獻占制造業的10%左右,界時其將達到2.8萬億的規模。
2016年中國制造業產值高達5.9萬億美元,在全球制造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為20%, 2016年全球工廠自動化和工業控制市場估計為210.46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3163.8億美元,2017至2022年期間,復合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59%。2017年中國的自動化及工業控制市場規模達到244.6億美元。
到2022年,全球智能工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054.2億美元,2017-2022年期間,將保持9.3%的復合年增長率,該市場的增長是由于工業機器人的不斷增加,以及物聯網的演變。2017年,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技術占據整個智能工廠市場的最大份額,DCS用于向制造業行業提供監管控制。它為監管應用提供最好的控制,用于集成功率測量設備,驅動器和軟啟動器。將電機管理數據集成到DCS中有助于實時監控,并用于檢測電機發生故障之前的故障。
全球以智能工廠、智能產品、智能供應鏈相互支撐的智能制造體系正在加速構建,智能制造未來四年在全球將產生3710億美元紅利。智能制造正在重塑制造業新生態。中國制造業產能巨大,存在強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智能制造將為設備和軟件行業帶來機會,機器人、傳感器、工業軟件、 3D 打印等都蘊含百億甚至千億的市場容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