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和競相爭奪的制高點。中國啟動實施了 中國制造2025 強國戰略,也確定以智能制造為兩化融合的主攻方向,來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的變革。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15日在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 機器人 市場。2016年銷量達8.9萬臺,預計2020年將增至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更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世界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
王瑞祥表示,巨大的持續升級的市場需求,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利好的政策推動,為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創新驅動戰略為核心,推進產業突破結構不優、質量不高、效益不好、能力不強、品牌不佳的瓶頸,實現中高速、邁向中高端,轉向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必然選擇。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智能制造布局。美國正大力推動以工業互聯網和新一代機器人為特征的智能制造,做戰略布局,以求占領全球的制高點;德國提出了 工業4.0 計劃,目的就是要通過智能制造提振制造業新優勢。歐盟也在2020增長戰略中明確,重點發展以智能制造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制造,以增強歐洲工業的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認為,美、德等國都將智能制造作為本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路徑,我們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我國在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技術領域已經具有較好研發基礎,但距離全面發展智能制造的目標仍任重而道遠。
對此,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新制造中的“新”不僅是思維要創新,實力也要創新。中國制造業一定要有責任和擔當,中國制造業的責任和擔當,就是一定要打破過去的觀念,不能再做跟隨型、模仿型。
“我們一定要走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與此同時,也要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打造出自己的研發團隊,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引領這個行業、引領這個世界。”董明珠說。
董明珠認為,“新制造”重在通過不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通過緊抓人工智能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重要抓手,從制造端、產品端兩個維度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是“新制造力量”的含義和價值所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表示,黨的十九大為我們描述了中國發展的發展藍圖,報告將科技與經濟緊密相連,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成為貫穿整個報告的主線。
李平認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制造業要實現向中國創造轉變,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應在堅定走自主創新之路、充分吸收信息革命的最新成果兩個方面下工夫。
今年科技部發布的十三五科技發展創新規劃強化了對《中國制造2025》的科技支撐,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強化制造業創新,重塑制造業競爭新優勢,滿足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需求。
李平表示,裝備制造企業應加大科研和人才的投入,主動擁抱信息技術,重構制造業技術體系和價值鏈體系,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努力在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上取得突破,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