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年終盤點激光行業走過的這一年2017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7-12-29 我要評論(0 )   

    這束光似乎很遠,卻又很近,將你、我和他緊緊連接在一起。致謝2017年。2018年,讓我們一同繼續逐光激光這把最快的刀,最準的尺,

     這束“光”似乎很遠,卻又很近,將你、我和他緊緊連接在一起。致謝2017年。2018年,讓我們一同繼續逐“光”……
     
    激光——這把最快的刀,最準的尺,這束最亮的光,多年來用她那柔美、神奇的能量和光芒,以“光”之速革新著眾多傳統工藝,使不計其數的行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在這個“光”的世界里,無數的激光人,日夜探索著“光”影背后的奧秘,書寫著一段又一段的精彩故事。徘徊在歲末年初的十字路口,此刻正是回眸和展望的良機。將時針往回撥弄,細細回想一下今年的經歷與收獲,沉淀過后思考如何開啟新的旅程……
     
    現在,請跟隨小編坐上這部時“光”機,重溫這一年里,國內外激光加工行業那些值得記錄的事件和變化吧。
     
     
    崛起中的激光產業園
     
     
     
    近年來,中國的激光產業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持續發展和壯大。在此進程中,各地也陸續涌現了一批集結了地方產業和技術優勢,且彰顯“產、學、研、用”特色于一體的激光產業園,不斷點亮著這束中國之“光”……
     
    1月9日,占地400多畝的武漢東湖高新激光產業園在光谷正式揭牌。據悉,到2020年,該激光產業園科工貿生產總值將達100億元,吸納激光高科技企業100多家。目前,湖北省在光谷的激光產業園已躍升至4個,這艘激光“航母”的威力正不斷發酵和釋放。
     
    年初,由3方攜手合作的“智造魔坊”項目簽約落戶常州,擬定未來幾年在該市打造一個百億級的智能激光微加工生態圈。該項目將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國際激光應用技術研發平臺和激光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二期建設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12月9日,江蘇省的激光圈又迎來一樁大事兒!總投資70億元的激光智造小鎮在宿遷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項目主要圍繞“激光切割焊接、微電子應用、激光防偽、激光增材再制造”四大版塊,力爭到2020年集聚激光企業超百家,產值超50億元。
     
    濟南高新區正在智能裝備城規劃建設一個占地1200畝的“激光產業園”,致力在未來3-5年內集聚激光類高端項目200家以上,形成基礎材料、核心部件、系統集成、光電裝備、衍生應用等完整產業鏈,最終打造百億級激光產業高端基地。
     
    6月6日,大族集團全球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正式開工建設。此項目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擬建設高功率半導體器件、特種光纖及光纖激光器產業化項目、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系統及機器人自動化裝備產業化項目,總投資51.7億元,對上下游企業產值的帶動將超過300億元。
     
     
    創新不息 突破不止
     
     
    激光——作為改變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如今正全方位地滲入生產和生活的各個角落。而與之相關的學術和產業界的創新和突破也時刻上演著。今年以來,國內外激光學術界可謂爭奇斗艷,勇攀新峰的故事層出不窮……
     
     
    中國地區
     
    1月15日,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大連光源”成功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單個皮秒激光脈沖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據悉,“大連光源”可被用于能源、光學、物理、生物、材料、大氣霧霾、光刻等多個重要領域。
    7月初,由中國計量院、常州市計量所聯合長春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研制的“新型多功能1m激光比長儀”通過國家認可。該裝置利用激光原理,精度可達0.2微米。其重復性優于30nm,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能夠有效提升相關計量技術機構的一維長度的檢測精度。
     
    10月,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SULF)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悉,這種超強超短激光在超快化學、材料科學、激光聚變、核物理與核醫學等領域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由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帶領的激光加速團隊首次采用基于電四極透鏡和分析磁鐵等高流強離子束流傳輸和分析系統,建成了全球首臺超小型激光加速器輻照裝置并于今年正式運行出束。未來,激光加速器將被廣泛用于先進光源、核醫學、空間輻射環境模擬、國際熱核聚變堆等領域。
     
    再來看看激光技術成果轉化方面的例子。今年下半年,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等四家單位共同研發的國內首條全自動激光拼焊生產線通過驗收并交付客戶。這一國產化的成功,不僅替代國外進口生產線用于車用激光拼焊板批量生產,也填補了我國全自動激光拼焊生產線的空白,提升了我國汽車零部件加工乃至整個制造業的水平。目前已為汽車用戶實際加工20萬件以上。
     
     
     歐美地區
     
    德國弗勞恩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和亞琛工業大學攜手開發出一種旨在替代傳統涂層制備工藝的全新超高速激光熔覆技術(德文稱之為 EHLA)。 據了解,這種超高速激光熔覆技術的熔覆速度比傳統激光熔覆快 100-250 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面積涂層的快速制備。
     
     
     
    英國研究人員研制出世界上最高增益的大功率激光放大器,是目前基于固體介質的高功率激光系統放大器的100倍。實驗數據表明,該激光放大器將為下一代激光系統發展提供助力,有望輸出超強和超短脈沖,但成本僅為現有激光器的一小部分。
     
    荷蘭特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Lionix公司合作開發出了全球線寬最窄(10 mHz)的二極管激光器芯片。新激光器將被用于廣泛領域,如控制5G移動互聯網的可移動天線、數據傳輸更快的玻璃纖維網絡以及更準確地用來監測建筑物和橋梁的結構完整性的GPS系統和傳感器。
     
    一個由英國和捷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于日前宣布,他們已成功研制出一種“超級激光器”,其能量強度是同級設備的10倍。這一平均輸出功率為1kW的高峰值功率激光器可用于航空、汽車領域以及電力部門。該技術將改變高能量激光的應用方式。
     
     
    增材制造:“激”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增材制造在全球的持續發酵無疑是熱點,世界各國正投身于這一顛覆性技術的布局,力爭早日實現產業化。無論是“增”“減”制造共存、又或是“整”“分”制造并進;無論是從尺寸著手,打造出顛覆想象的各種“大”“小”產品、抑或是不斷攻破材料瓶頸……持續以創新驅動更多的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和行業應用依然是重中之中。
     
    12月13日,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的《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國的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中國將更加注重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汽車、電力裝備等重點領域的應用,同時積極推動“3D打印+”示范應用,向非制造領域拓展。今年上半年,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超過了50億元,預計全年產值將超100億。
     
    激光增材技術——挑戰知多少?

    在12月初于南京舉行的“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小編在同期的“增材制造”論壇上聆聽了一波波關于該技術在金屬加工、激光應用等領域的前沿動態。以激光增材技術為例,目前兩大關鍵工藝分別是面向大型構件制造的激光熔化沉積LMD技術以及面向精密構件的選區激光熔化SLM技術。據了解,該技術領域亟需攻克的產業瓶頸一是要加速SLM增材制造裝備的國產化進程,尤其是高功率激光器、掃描振鏡等部件;提升設備的使用性能以及降低制造及維護成本。二是需大力研發激光增材制造專用的金屬粉末。
     
    激光金屬3D打印迎來爆發 2021年市場規模將增長4倍
    2016年全球激光金屬3D打印市場規模已達到67.3億元,同比增長15%。預計到2021年其市場規模將是目前的4倍,接近300億元。目前中國激光金屬3D打印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去年市場規模增長到6.9億元,同比增長21%,成為3D打印市場中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當前,激光金屬3D打印主要被應用于航天航空、軍工、模具制造及醫療領域,以滿足這些行業對個性化、小批量的快速制造需求。
     
     
    海外各國今年在激光增材制造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最”突破:
     
    GE Additive近期推出了全球最大的激光粉末3D打印系統ATLAS 。新款突破性的機器能夠3D打印直徑為1m的航空零件,據悉,2018年年初項目團隊將創建出一個工作原型的機器。該系統也可被用于汽車、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此前,市場上最大的基于激光的3D打印系統是由德國Concept Laser公司開發的一款機器,但在去年,GE收購了Concept Laser 75%的股權。11月30日,GE和Concept Laser為德國利希滕費爾斯的新工廠(3D Campus)舉行了奠基儀式。擬于2019年初啟用的新辦公樓面積約達4萬平方米,未來的機器產能將比現在高出四倍。
     
     
    海外人員研發全新激光金屬增材制造技術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研發出新的3D打印/增材制造工藝,主要通過使用節能二極管激光器陣列,不用振鏡,達到更快、更經濟、更節能的零件加工效果,這將有望改變零件的生產方式。據悉,這一工藝最大的突破是挑戰了業界長期以來的共識:即振鏡是實現精密加工的一個關鍵零件以及低功率二極管基于其功率效能以及較差的光束質量等因素。
     
     
    美國研制全球首款飛秒激光3D打印機
     
    今年,美國一家增材制造公司PolarOnyx開發了全球首款能夠在玻璃上直接打印鐵粉末的飛秒激光增材系統。該公司設想的工藝是通過一臺機器同時集成飛秒激光的增材和減材特性。飛秒激光先打印一層材料,再對該打印層進行減材磨削,最終實現打印層所需的打印精度和尺寸公差。
     
     
    德國開發用于銅材料的綠色激光3D打印技術
     
    當前,由于市場上沒有能滿足選擇性激光熔融(SLM)工藝邊界條件的綠激光光源,德國弗勞恩霍夫激光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LT)的激光光源開發部門正著手建立一個被其稱之為“SLM in Green”的項目。Fraunhofer ILT的目標是使SLM更適合于使用增材制造手段來處理由銅合金和純銅制成的部件。
     
     
     
    1+1=N
    無論是行業,企業抑或是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并購、重組和整合,最終是為實現強強聯合,資源嫁接等多贏目標。今年,激光資本市場依舊暗藏洶涌……通過收購一些新興技術的關鍵供應商,不少企業開始滲入新的市場領域,同時也加速了產業鏈和技術鏈之間的融合。
     
    10月4日,通快(TRUMPF)就收購大通激光(Access Laser )85%的股權一事正式達成協議。通過此次戰略收購,通快確保了其在極深紫外(EUV)光刻領域的重要地位,而兩家公司未來也將攜手進一步提高EUV的性能以及服務更多的創新型低功率CO2激光器的客戶和應用。
     
    IPG Photonics今年在收購領域可謂強勢出擊。5月,公司首先宣布收購美國啁啾體布拉格光柵(VBG)技術的領先制造商OptiGrate,從而提高了IPG用于材料微加工、醫療及其它應用領域的超快脈沖激光器的性能。 7月,收購了Innovative Laser Technologies (ILT),一舉滲入醫療設備應用行業,并加速擴展到需要精密激光解決方案的其它非醫療設備領域。12月,公司再傳收購喜訊:本次的對象是為激光焊接應用提供過程質量監測和控制解決方案的Laser Depth Dynamics (LDD),LDD焊接監測系統和配件將極大提升IPG領先的光束傳輸產品組合和激光焊接解決方案。
     
    美國貳陸(II-VI)今年也完成了兩項重要收購,推動了公司在材料及光電子器件領域的制造水平。一家是美國光隔離器公司Integrated Photonics,通過該收購,Integrated Photonics的磁光材料能助力II-VI進一步滲透光纖激光器市場,并滿足新興的磁感應應用。另外是英國的一家多功能復合半導體晶圓制造廠Kaiam。這項收購將擴展II-VI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s)的自制產能,并助力公司逐漸滲透到3D感應、汽車電氣化和數據中心通信等高增長市場。
     
    5月,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制造商西安炬光宣布完成對微光學供應商德國LIMO公司的收購。光束質量是目前限制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在市場上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如何將半導體激光光源技術和微光學與光束整形技術進行最優結合,正是此項并購彰顯的核心意義。
     
    1月10日,大族激光成功并購了鋰電設備企業金帆展宇新能源,從而開啟了在新能源動力電池設備領域的嶄新篇章,隨著金帆展宇正式嵌入大族激光新能源動力電池制程設備閉環生態產業鏈中,雙方將攜手推動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此外,國內外同行間也有強勢聯手的戰略動向。6月12日,東莞力星激光和領先的激光鈑金切割方案專家意大利Promotec公司宣布戰略合作,攜手研發應用在鈑金加工、汽車制造、航天航空、精密機床、工具等行業的高功率、智能化激光切割、焊接設備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共同推進激光應用工業4.0解決方案在全球的發展。
     
     
    宏觀政策 & 行業數據
     
     
     
    智能制造成“新經濟”突破口 各地政策扶持加速
     
    今年兩會上,“實體經濟”再次進成為熱詞,“智能制造”廣受追捧。小編經梳理后發現,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檔口,各省市紛紛出臺了 “十三五”發展規劃。例如,到2020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裝備產值力爭達到2000億元,將以高檔數控機床、機器人、智能光電子裝備、智能增材制造裝備等領域為重點;天津提出,到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圍繞壯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構筑“10+3+8+2”產業新體系;重慶在“十三五”期間也將以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其中,工業總產值要達到4萬億元;安徽省則將重點發力集成電路、太陽能光伏、高端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及高端醫療裝備、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光谷發布“制造十條” 
     
    9月12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布《關于推進光谷制造2025的若干政策》及實施方案,簡稱“光谷制造十條”。新政提出,每年將安排不低于10億元光谷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圍繞光通信與移動通信、新型顯示及智能終端、集成電路、激光、智能裝備、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智能網聯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綠色與能源管理等十大重點產業領域,全力支持“光谷智造”。
     
     
    2021年中國激光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637億元
     
    據中投網發布的報告稱,2017年預計中國激光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28億元,2017-2021之間的CAGR為18.08%,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37億元。利好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拉動激光產品的需求,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然而,激光裝備所需的控制軟件、光纖激光器所需的特種光纖等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瓶頸必須盡快攻克。
     
     
    全球激光焊接機市場未來5年CAGR將達到5.37% 
     
    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稱,全球激光焊接機市場2017-2021年期間的CAGR將達到5.37%。總體上,激光焊接市場的一個趨勢是增材制造,另外該市場當前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對用于電動汽車(EV)電池的合金材料進行激光焊接,因此深入理解激光在焊接鋁合金、銅合金,以及其它組合材料方面的能力至關重要。
     
     
    2024年全球激光切割總值將達到67.2億美元
     
    數據顯示,截止今年年底,全球激光切割行業總值將達到約37.7億美元,到2024年有望躍升至67.2億美元。其中,光纖激光切割市場將大幅增長,2017到2026年間保持每年4.6%的增長率。另外到2021年,全球三維激光切割機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5%。
     
     
     
    激光界熱點回顧
     
     
    2017年,業界翹楚們以不同的方式讓激光圈兒泛起了絲絲漣漪。小編也親身參與了其中的不少熱點盛事,見證了他們在創新路上不斷取得的豐碩成果。
     
     
    校企合作掀新篇章
     
    5月5日,大族激光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聯合實驗室舉行了簽約揭牌儀式。2016年大族激光銷售額近70億,其中激光焊接業務占比不斷增大;哈工大則是國內最早設立焊接專業的高校。當“最早”遇到“最大”,必將擦出最耀眼的火花。無獨有偶,11月3日,公司又與廣東工業大學舉行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揭牌儀式。未來,雙方將共建“產學研用”創新研發平臺,為激光行業培養更多高端人才。
     
     
    10月10日,奔騰激光和北京工業大學“喜結連理”,成立激光加工技術研究中心。奔騰激光總經理吳讓大先生表示,作為一家年產值10億元的中外合資企業,激光焊接將是公司未來五年的重要增長點;而北工大在光學及激光焊領域的地位不言而喻。這一合作將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契機。
     
     
    下半年,華工激光與德國漢堡激光研究所(LZN)達成戰略合作,攜手開拓全球高端航空造船市場,以探索造船行業新動力。當傳統工業碰上先進的激光技術,當德國技術碰上中國制造,一場變革勢在必行!就在8月,小編也前往公司武漢總部獨家專訪了華工激光總經理鄧家科先生,聆聽他回首華工激光20載的騰飛之路。
     
     
    匠心鑄就夢想
     
    11月8日,由奔騰激光(溫州)有限公司獨家冠名的《2017“奔騰杯”中國激光切割手精英選拔賽》總決賽在上海工博會現場圓滿舉行。在制造業復蘇、“工匠精神”大行其道之際,大賽以“匠心鑄就夢想”為主題,歷時7個月,通過在上海、武漢、溫州、廣州、天津五地舉辦的復賽,最終在千余名選手的層層篩選后,選拔出十位精英進入決賽。最后由成都選手羅凱、鄭州選手康忠正組成的華中區團隊獨占鰲頭,榮獲全國總冠軍。
     
     
    自2015年首辦以來,該賽事的初衷便是希望將激光行業最前線人員從幕后帶到幕前,為這些經驗豐富、充滿活力的激光操作高手打造展現自我的平臺,并提供交流學習的契機,激勵他們認真鉆研激光應用技術,培養工業制造中的‘匠人精神’。
     
     
    從企業活動看行業趨勢
     
    今年,小編受邀參加了不少業界優秀企業舉辦的開放日及研討會等活動,在見證其前沿技術的同時也從中感受到行業未來的一些風向標……在此,摘選部分與大家重溫。
     
     
     

    4月26-27日,通快(TRUMPF)在太倉工廠舉行了為期兩天的“通快汽車技術開放日”活動,圍繞“汽車輕量化制造”以及“汽車強勁動力之源”的熱點話題將更新、更成熟的汽車加工技術展現給尋求創新汽車解決方案的業界同仁。來自全國各地的整車廠、零部件制造商、動力電池制造商、集成商齊聚一堂,了解過去兩年間激光技術在汽車輕量化制造中的飛躍提升和廣泛應用。“在汽車制造中,對輕量化材料和設計以及電動汽車而言,激光技術是柔性靈活且多功能的工具。通快很早就開始了對激光在汽車行業的研究征程,也是這一領域的技術先驅者。”
     
    5 月23 日,以“智領未來”為主題的MAZAK智能化工廠展示會在山崎馬扎克位于大連的遼寧工廠盛大開幕。展示會上,MAZAK眾多明星產品悉數登場,一系列以“智能技術和理念”為依托的展示區域更是讓現場來賓印象深刻。其中全新的DDL 4kW激光切割機OPTIPLEX 3015引多方關注,該設備在光電轉化、切割效率、使用成本、切割質量等方面均優于光纖激光切割機。隨著這款革新全球激光切割技術理念的DDL設備問世后,MAZAK在激光技術領域的布局和版圖正在持續深化。
     
     
    8月16日,領創激光“創新聚•變 領航未來”大型主題活動暨企業開放日在蘇州和滄州兩地同步舉行。作為激光加工制造行業首次線上線下整合“互聯網+”活動的成功試水,領創樹立了一個行業新標桿。當天,舉行了一系列極具戰略意義的活動。其中包括滄州基地奠基儀式、領創萬瓦級光纖激光切割機新品發布會、“點亮九州•激光設備行業工藝創新之光”大賽啟動儀式,以及“北方光谷”揭牌儀式等等。
     
     
    9月21日,由西安炬光和德國LIMO共同主辦的“第三屆高功率半導體激光應用論壇”在陜西省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產業園舉行。今年適逢炬光科技成立十周年、德國LIMO成立25周年,更為此次相聚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炬光科技十年的發展與蛻變見證了炬光人創業的努力與激情,未來公司將勇攀新鋒,繼續把封裝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領域做得更精、更深。”
     
     
     
    還有一件盛事不得不提:那便是榮格傳媒于10月11-12日在蓉城成都主辦的“2017激光技術創新應用高峰論壇”。業界翹楚針對相關地區汽車及3C電子消費領域制造商的需求,帶來激光加工領域最新市場趨勢、技術創新以及解決方案等精彩分享。論壇上,企業和專家分享了激光與汽車之間的各種“親密故事”。而針對半導體激光和超快激光等未來主流光源技術的前景,學術同仁們也紛紛建言獻策,把脈前沿動向……
     
    而在今年一系列重要的行業展會上,如3月的慕尼黑上海光博會、9月的AMTS ,以及11月的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MWCS),各路大咖也帶領著大家馳騁于擁有無限可能性的“制造世界”。“智能制造、機器換人、數字化、黑科技、人工智能、跨界融合”等是被多次提及的關鍵字,而小編眼里看到的和耳邊充斥的也都是為未來“智”造業帶來的種種驚喜和希冀……
     
     
     
    2018年是榮格傳媒進入中國市場的20周年慶典,一系列相關的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啟,敬請期待!
     
     
     
    另外,“2018 榮格技術激光行業創新獎”以及“2018激光技術創新應用高峰論壇”等豐富活動也將在明年10月于上海舉行,具體細節將會在后續微信中公布。
     
     
    誠然,一整年激光行業的“風起云涌”無法在區區一篇盤點貼里完全悉數,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創新、突破和飛躍的精彩故事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未知的一切都值得期待,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期待與您一同遇見更多精彩。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行業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