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自從蘋果發布iPhone X以來,其最大的亮點——3D傳感功能,已經引領了諸多智能手機公司對3D傳感嵌入式設備的追隨。根據TrendForce的LEDinside部門的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用于智能手機3D傳感應用的紅外激光發射器市場將達到2.46億美元,到2020年將增長至19.53億美元左右。
用于智能手機3D傳感應用的紅外激光發射器市場預測(單位:$million)
LEDinside研究經理Joanne Wu發表評論道:“紅外激光發射器包括三個主要元器件: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或邊緣發射激光器(EEL)、晶圓級光學器件(WLO)和衍射光學元件(DOE)。目前紅外激光發射器的成本約為3.5~6美元,但隨著技術進步和供應鏈戰略的改善,成本將降低,從而推動市場需求增長。”
目前用于智能手機3D傳感的解決方案包括結構光法和飛行時間(ToF)法。iPhone X使用結構化光源,其點陣投影器在人臉上投射超過30000個紅外光的光點。紅外攝像頭再接收從臉部反射回來的紅外光線,以創建3D面部模型。
除3D人臉識別以外,品牌智能手機制造商也積極地將3D傳感與增強現實(AR)相結合。因此,LEDinside預測3D傳感器可能被集成在前置攝像頭或后置攝像頭中。預計制造商將ToF原理應用在后置攝像頭,因為采用ToF原理的攝像頭計算和處理數據性能更佳,可以掃描更廣且更遠的區域。而且,我們已經看到3D傳感技術提供商已經在ToF相關領域進行專利布局。
麥姆斯咨詢認為,對于3D傳感供應鏈來講,算法、發射器模式和專利將成為未來3D傳感發展的三項關鍵要素。
智能手機3D傳感的潛在供應鏈
VCSEL/EEL晶圓和芯片代工廠(如IQE、全新光電、穩懋、II-VI、晶元光電、華立捷、宏捷科)都在擴大產能。主要的VCSEL/EEL封裝廠商包括Lumentum、菲尼薩(Finisar)、Princeton Optronics、NeoPhotonics、Philips Photonics和歐司朗(OSRAM)。
除蘋果以外,三星和華碩,小米、聯想、華為和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供應商都有推出具有3D傳感應用智能手機的計劃。
目前智能手機廠商正在部署市場,尋求供應鏈內的合作伙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3D傳感市場的未來發展在獲得專利、開發第三方應用程序以及提高性價比等方面仍面臨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