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鋰電設備行業來講,設備復雜、投入成本高、驗收難,一直是鋰電設備企業的心頭之痛,特別是動力電池工藝的更新換代對鋰電設備的適用范圍提出了極高的技術要求,面對這樣一個個行業痛點,無論是電池生產商還是設備供應商,都在等待一個引爆點,如何讓鋰電設備的制造更加智能化,如何縮短生產周期,如何讓曾經出現的問題不再出現,以及設備的快速升級迭代,這是海目星幾年前切入鋰電設備制造領域時時給自己的命題。
所謂三云創新鏈,即下圖所示的三朵云(三個圈),三個層級的內容揭示了互聯網如何與制造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制造新模式,打造一個具有高智能化的定制服務平臺。制造業從原來的一個生產環節,演變為從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營銷、服務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呈現制造業服務化、產品定制個性化、制造資源云化等特點,已是大勢所趨。
海目星提出的實體工廠,雙向運營的方式,實際上講的是在研發的過程當中,我們要覆蓋全研發體系,牢牢圍繞技術,成本,品質,交期,服務這五大要素,打造一個精準、有機、順暢、敏捷的產品生命周期系統。簡單講述一下,就是我們如何數字化打造我們的研發機制,從我接單開始到最終的產品輸出,全部實現數字化,從產品的材料,加工工藝,甚至對產品的最終動作模擬,CT分析,整個流程的實驗都由數字樣機實現,也就是我們創新鏈的第一板塊(中間那朵云),所以海目星在做高端裝備的時候,前端我們從接到訂單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把產品仿真出來,不但把產品仿真出來,從明年開始,我們還要做生產流程的仿真,把仿真貫穿到我們的設備生產始終。
在應對服務方面,我們要把我們所有投入客戶使用的幾萬臺設備(包括標準設備)的數據輸入到我們的云端,這個有什么好處呢?首先它會給我所有的客戶提供數據的支撐,設備的工作效率(PPM/UPH),故障,使用率等。其次,對于我們自己來講,我隨時可以掌控我的設備,智能維護,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可以看到任何一臺設備的模型和他的運行狀況,即創新鏈的第三朵云。
創新鏈的前端即第一朵云,是我們所有的前端供應商和下面的客戶,都在這個體系當中,當他們有任何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們可以快速在云端為他們找到對應的業務,中間CAD仿真、協同設計,是我們的研發人員,我們接單后,要在這朵云上迅速的把客戶的需求整理出來,并且把任務分工協作分發下去,后面一朵云是我們的服務云(能耗分析,效益分析等)。
到目前為止,海目星已經建立了,并且還在不斷完善的通用功能庫,標準庫,DCC文件庫,從使用效果來看卓有成效,為項目下單實現了無紙化和可視化管理,便捷易用的U8供應鏈系統以及最新投入使用的OA在線系統,都在不斷升級我們創新鏈的云端深度。
這三朵云,就構成了我們海目星激光未來幾十萬臺設備在云端運行當中的一個虛擬工廠。這個虛擬工廠建成以后,不僅是將企業的內部,更是將企業之間的生產合作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全行業的產業鏈模式,這樣就實現了生產要素的溝通協作,讓智能制造成為企業生產的核心技術,從而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產品更新的周期,可以預見在未來,還會由此催生一個非常大的第三產業的商業機會,圍繞于我們最前端的供應商和我們下面的客戶,最重要的是,創新鏈的實踐應用也在推動我們實現國家倡導的智能制造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綠色制造,就是讓所有資源能夠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從最開始的接單到最終的產品輸出全部實現數字化的管理,打造一個機制健康、運轉高效合理的創新鏈的運營,最終也會把海目星在服務方面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