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爭霸籌碼
作為世界上最早在激光武器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國家,蘇聯曾長期保持激光軍用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早在1965年,蘇聯就開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制工作,并于1972年進行了威力巨大的激光武器試驗,成功使用移動式“激光炮”摧毀了空中機動目標。
1973年,蘇聯成立了專門負責激光武器研發工作的設計局,出發點是應對西方太空威脅和進行導彈防御等。依托在航空航天領域雄厚的技術基礎,1981年。蘇聯激光武器空中試驗平臺A-60首飛成功。
1983年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掀起了2個超級大國規??涨暗能妭涓傎悾K聯激光武器研制進度明顯加快。1984年,A-60首次使用激光武器成功摧毀空中靶標,蘇聯成為世界上最早擁有實戰型反衛星武器的國家。另外,蘇聯還研發出應對美國彈道導彈的“撒手锏”——裝載有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極地”號飛船,前者輸出功率達1兆瓦,具有強大穿透力。但因發射時火箭控制系統故障導致飛船爆炸解體,蘇聯空天基激光武器的夢想就此破滅。
但在陸基和?;す馕淦黝I域,蘇聯卻收獲頗豐,先后有多種裝備出現在武器庫內。1982年,蘇聯成功研制出“三棱匕首”自行激光武器,其可使用高功率激光脈沖攻擊光電導引系統,可使敵方坦克、自行火炮和直升機癱瘓。蘇聯海軍還曾經在萬噸巡洋艦“基洛夫”號上裝備氟化氘化學激光器,用于10公里范圍內的近程防御。
之后,蘇聯又先后生產了“紅粉筆”激光防空系統、“壓縮”激光戰車和“遠方”激光化學車。“壓縮”激光戰車與采用“悍馬”越野車底盤的美國“宙斯”激光系統極為相似,都可產生高功率激光脈沖,摧毀一定距離內敵方雷達的光電設備。但由于后來蘇聯國力衰弱及持續動蕩,本應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完成的激光武器研制工作一再推遲,最終因為財政撥款大幅度減少而被凍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