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高新區的雙創基地創業e港。

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路演現場。圖/高新區管委會提供
提起“雙創”,很多人都不會陌生。2015年達沃斯會議期間,李克強總理來到高新區視察了不少創業企業,稱贊我市的雙創成果,對我市的創業者給予了極大鼓舞。從2015年到如今,我市的創業者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以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重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激活科技創新資源潛力。
在2017年一系列的成績單里,有這樣一組指標:全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79家,其中新認定226家,重新認定153家,凈增177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824家;預計完成技術合同認定成交額120億元;新增市備案眾創空間15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家,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星創天地”5家;11人、3個團隊和1個基地入選科技部2016年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1146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6件。
一項“世界之最”的科學工程在大連誕生
2017年1月15日,中國科學院研制的“大連光源”發出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單個皮秒激光脈沖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光源。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沖。
“大連光源”總負責人、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副所長楊學明院士說,為了“看到”微觀世界,人類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工具,這類工具統稱為“光源”。先進自由電子激光的發展在前沿科學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十年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的發展和突破為探索未知物質世界、發現新科學規律、實現技術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如今建成的“大連光源”,則是第四代,也是最新一代的光源,即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大連光源不僅能夠像以前的光源那樣給分子原子拍照片,而且能給分子原子“拍電影”。它是一個動態的研究工具,能解決分子動力學的許多問題。
大連光源的建成出光,成為我國大科學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將大大促進我國在能源、化學、物理、生物、材料、大氣霧霾、光刻等多個重要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為我國科技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高新區將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
在我市的創業沃土上,高新區要算得上我市最火熱的創業“高地”。2017年,高新區的雙創進入了提速發展階段。近兩年來,相繼推出了“眾創十二條”政策、“科創工程”、“創新十條”政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科技創新券”政策、“企業吸納人才補貼”政策、“落實中關村稅收試點”政策等十余項扶持政策。2017年支出1.71億元落實雙創政策,這些政策的出臺及兌現非常有效的聚集了雙創資源,為大連高新區乃至大連市的雙創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
大連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發布、并將在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大連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中重點提出要將大連高新區打造成為“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創新創業之都”示范區、“創投之都”引領區,將集中資源支撐大連高新區快速發展。高新區聚焦未來10—20年的發展,確定了“2+3”產業方向,即:智能科技、潔凈能源兩大主力產業,海洋科技、生命科學、數字文創三大協力產業,預計全年主導產業增速將超過15%。
以海創周為契機 讓“雙創”國際化
2017年海創周前期,高新區在英國倫敦、德國柏林、波蘭華沙舉辦海創周海外季路演和推介活動;在加拿大溫哥華、美國西雅圖和硅谷、日本東京、京都開展項目路演和政策推介暨人才交流活動。2017年“海創工程”路演中,56個項目與114家企業、投資機構實現對接,32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放眼國際,我市不斷加大與國內外創新創業先進國家、地區和機構的合作力度,打造能有效吸引全球雙創資源的國際合作體系。充分利用海創周平臺加強對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三創”(創新創業創投)資源的利用和引進;加大與硅谷瀚海、波士頓Cubic、太庫硅谷加速器、洪泰智造工場、京都大學中國學生學友會、西雅圖創業協會、中美企業創新中心(波士頓)等國際頂級孵化器、高校和華人團體的合作力度,使大連成為海歸人員的創新創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