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日,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院長陳相松,針對高考3+X改革先行省市中學生選考物理科目低迷現象表示,這是給物理教學敲響了警鐘,說明物理沒有講好,吸引不了中小學生。
物理之難讓很多中學生畏之如虎,如何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喜歡物理?辦科普講座——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30多名教授一年40場接力科普講座,讓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愛上物理。
“為什么牛頓在推導出第一運動定律后,還要補充第二運動定律,難道不是多此一舉?萬有引力真的存在嗎,還是只是我們的錯覺?光速是否真的永恒不變?”
這么多問題暴風驟雨般的來襲,讓同學們的大腦瞬間如失重般眩暈。這是去年物理學院教授葉賢基在華師一附中科普講座,關于時間、空間和引力波的最新研究而被同學們瘋狂點贊,葉教授幽默風趣,深入淺出,自信優雅。
不僅學生,公安一中校長楊宗榮對華科物理學院的科普講座也贊不絕口。他說華科物理學院科普講座結合了教授們的自身經歷,根據學生實際基礎出發和當前世界前沿研究領域,深入淺出,非常有感染力,穿透力。對一些物理學前沿的知識的講解,激發了中學生們對追求科學的激情,讓很多學生對物理有興趣。
華科物理專業大一生程元濱高中就讀于武漢三中,正是聽了青年千人計劃專家王順教授的科普講座,報考時將自己的專業鎖定為物理。他說,當時王教授的講座點燃了他對物理的激情。
“只要講好物理,不要擔心沒有人選擇讀物理。”陳相松教授介紹,華科物理學院教授每年舉辦40場物理科普課,吸引了過萬人參加,讓越來越多中學生愛上物理。“就拿學生來說,來華科物理學院的學生基本都是錄取的第一志愿。”
什么樣的講座有這樣神奇魅力?《黑洞——宇宙神秘的漩渦》《神奇的飛秒激光》《在納米世界里追光》《時間的誘惑》……記者翻開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科普講座日志,這些充滿誘惑力的講座題目比比皆是。
因為科普做得好,華科物理學院2010年便獲得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當年還成立了物理學院“科普志愿服務團”。目前,服務團下設“教授科普報告團”“博士科普講解隊”“學生科普實踐隊”三支隊伍,僅去年一年便開展科普講座40場,除湖北高中外,足跡還遍布陜西、河北、浙江等外省市。同時還建設“引力實驗室”“強磁場實驗室”和“物理演示實驗室”三個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千名中小學生參觀學習。
在美國留學多年的青年千人計劃專家、80后教授王順告訴記者,如何讓更多中學生愛上物理,也是美國社會面臨的問題。美國教授在高中科普物理時,甚至將物理和表演進行了結合,吸引了很多中學生的興趣。相比較而言,國內中學生更容易被物理科普“點燃”,他在武漢三中、西安鐵一中等地做科普講座時,不少高中生對黑洞引力波興趣濃厚,讓他記憶尤深,甚至吸引了像程元濱這樣的學生來華科學物理。
對于科普帶來的變化,物理學院黨委書記張凱博士介紹,10年前,物理學院要招滿學生基本靠調劑,2012級物理學院轉出20多名學生,而只有10多名學生轉入,屬于凈流出。而今錄取基本都是第一專業志愿,分數線也逐年走高,現在,申請轉入物理學院的更是在排隊。其他專業轉入物理學院學習的越來越多,甚至有個學生連續三次申請轉入物理學院都沒有成功。華科物理學院在全國專業排名上,由過去十名之外進入十名之內,這與該院教授做科普大有關系。
據悉,華科物理學院要求,所有老師必須抽出20%的時間從事公共服務,其中科普是重要的一環,因為有團隊協作,物理教授可以走進全國各地高中,科普中小學生最為關注的物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