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美國普渡大學及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項激光傳感技術(laser light sensing technology)。據稱,相較于當前的傳感技術,新技術的功能更強大、可靠性更高、價格也更便宜。未來,該項技術或被應用于自動駕駛汽車中。
據稱,兩所大學正在測試并使用激光束控制(laser beam steering),該測試基于硅基超穎表面(silicon-based metasurface)及短光脈沖(short light pulses)間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短光脈沖由帶光頻梳狀譜(frequency-comb spectrum)的鎖模激光器產生。
這類光束控制裝置可掃描大視場(large angle of view),其耗時僅需數納秒(nanoseconds)或皮秒(picoseconds)。相較之下,當前技術的耗時需數微秒(microseconds)。
激光束控制裝置可被用于導航、航天(space flights)、雷達應用、成像、標簽掃描儀、機器人、考古學、地圖繪制及大氣物理學(atmospheric physics)等多個領域。激光掃描速度的提升與幀速率(frame rates)及圖像分辨率(imaging resolution)的改善有直接關聯性。
研究人員宣稱,這是一項與芯片兼容(chip-compatible)的技術,無需其它能量源。此外,該創新技術的另一大關鍵要素是:涂覆了有圖硅薄膜(patterned silicon film)的超穎表面。
研究人員宣稱,取得技術進展的另一大核心要素是:光子超穎表面的應用。該款超穎表面為光子設計提供了簡單、緊湊、節能的產品方案。將上述兩項技術結合后,可提供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采用研究團隊的新系統后,各結構件的發射頻率略有不同,這意味著在整個進程中,無需再持續調整各天線的位置,也不存在能耗。
目前,研究人員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該項創新技術的實現規模擴大。該研發團隊正在尋找投資商、伙伴方及該技術研發可能需要獲得的執照協議。
在技術研發初期,該項技術的應用對象為店鋪、機場或其它領域內的掃描設備。未來,該技術將轉向自動駕駛汽車,將與汽車原始設備制造商開展技術合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