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量子新法生成“真正隨機”的數字

    星之球科技 來源:激光說2018-04-15 我要評論(0 )   

    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官網消息,該機構研究人員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生

     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官網消息,該機構研究人員在1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生成由量子力學保證的隨機數字。新技術超越了此前獲得隨機數字的所有方法,得到了“真正的隨機數字”,有助增強密碼系統的安全性。
    隨機數字非常有用,它每天被使用數千億次來加密電子網絡中的數據。但采用傳統系統生成的數字不可能是真正隨機的,因為傳統的隨機數字由軟件和設備生成,這些軟件和設備“先天不足”,且易受“噪音”等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它們的輸出無法達到真正的不可預測。
    NIST數學家彼特·比爾霍斯特進一步解釋說:“諸如翻轉硬幣之類的情況似乎是隨機的,但如果能看到硬幣確切的下落路徑,最終結果也是可以預測的。因此,很難保證給定經典來源真正不可預測。量子力學在產生隨機性方面表現更好,量子隨機是真正的隨機,因為對處于‘疊加’狀態的量子粒子進行測量,得到的結果基本上是不可預測的。”
    在最新研究中,NIST的科學家在被稱為“貝爾測試”的過程中,利用激光產生的光子生成了隨機數字。該方法使用強激光照射在特殊晶體上,晶體將光轉換成糾纏的光子對,測量這些光子為研究人員提供了“真正隨機”的數字。他們嘗試了55次、110次、210次貝爾測試,每次用光子產生兩個數字位(0和1),并從中提取出了1024個“真正隨機”的數字位,這些數字為0和1的概率幾乎一模一樣。
    其他研究人員以前也曾使用貝爾測試來生成隨機數,但NIST的新方法首次彌補了貝爾測試中的“漏洞”,這些漏洞使非隨機數字看起來隨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子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