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左)
嘉賓:華工科技董事長、總經理馬新強(右)
題記
走進華工科技產品展廳,一系列高科技產品的展示讓人應接不暇。高端激光器、5G光模塊、新能源汽車傳感器,這些產品都將成為華工科技新的業績增長點。
華工科技將自己比作踐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國家隊”、“主力軍”,上市18年以來,從對一束激光的探索開始,公司逐步推進高端裝備核心技術與產品的國產化。
率先在國內開展激光工業化應用、率先將激光技術應用于防偽領域、率先推進多功能傳感器產業化進程,在技術、產品不斷革新的同時,華工科技也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公司近幾年均保持著40%左右的業績增速,2017年營業收入達44.81億元。
制造業正不斷朝智能化方向發展,華工科技今后又將在哪些領域有所突破?日前,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組走進華工科技,對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馬新強。
問題一:優秀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這么多年來,華工科技是依靠什么樣的企業精神發展起來的?
問題二:你認為推動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有哪些?
問題三:作為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請談一談高校和企業的關系,有什么樣的特點,或者高校背景的公司在發展中的優勢、劣勢,都有哪些表現?
問題四:公司產品涉及激光、通訊,還有傳感器,請談一談公司在這些行業里面目前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問題五: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哪些?華工科技有何應對之策?
問題六: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都非常好,激光定位先進制造業,光通訊也是面臨5G的大發展機遇,在這個背景下,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支持服務國家產業戰略 能夠數十年扎根于制造行業,并且成為激光制造和傳感器領域的行業龍頭,華工科技對于“中國制造”的執著也成就了公司現在的市場地位。 成孝海: 優秀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程,也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這么多年來,華工科技是依靠什么樣的企業精神發展起來的?馬新強:華工科技主要還是以制造業為基礎,我們屬于高??毓傻纳鲜泄荆绻f再往上延伸就是國有控股。我們一直把“為制造的更高榮耀”作為企業的目標,或者是作為我們的理想。這么多年來,我們專注于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制造,心無旁鶩,一直沒有搞房地產,也沒炒股票,就是一心一意地聚焦于我們這個行業,通過研發、創新驅動,持續、穩定地在發展。
總結來說,公司這些年的發展還是比較穩健的。作為一家國有背景的上市公司,我們在產業方向也主動跟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相融合,服務、支持國家產業戰略。
用人機制保障創新發展
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之于企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技術研發需要創新,產品設計需要創新,開拓市場也需要創新。在華工科技,公司管理層深植的理念是創新驅動是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而創新需要依靠強大的人才隊伍。這些年來,華工科技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儲備和培養機制,這被認為是公司創新能力的保障。
成孝海: 你認為推動公司發展的主要動力有哪些?馬新強:華工科技一直以創新驅動為主要推動力,我認為發展要靠創新驅動,創新要靠人才,人才更多的要靠機制。華工科技把人才戰略上升到一個很重要的地位,這幾年從海外引進行業的一些頂尖專家,大概有近40人,其中有10人是國家“千人計劃”。另一方面我們制定了自己的人才培養“千人計劃”,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人才基礎。
機制是保障。對于引進的高端人才,我們給的政策較優。一方面是保證其待遇,另一方面是在其有自主核心技術、有獨立產品的情況下,可為其開設單獨的公司,通過其知識產權入股,成立新平臺,這方面已經有比較好的一些案例。銳科激光也是這種模式下誕生的企業,該公司現在通過資本運作,已有上市計劃。(注:日前,證監會已審核通過銳科激光的IPO申請)
成孝海: 上面的案例中,引進的人才持有銳科激光多少股份?馬新強:目前還有超過15%的股份。我們的人才戰略是有梯隊的,對引進高端人才,就是通過高薪資、股權激勵的方式,充分將其潛力挖掘出來;對剛畢業的年輕人,我們有“青苗計劃”;另外,我們還有“菁英班”,培養一些中層干部、核心骨干;在激勵方面,我們現在全面推進增量績效考核。我想機制也是個保障,通過這種機制把人才隊伍能進一步的留得住、用得好。
高校背景助力產學研結合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國內綜合排名前10的高校,在武漢更是無人不曉。這所高校培育了天喻信息、華中數控、華工科技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高校背景的企業,擁有優勢科研資源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同時也可能會存在校辦企業的一些通病。華工科技又是如何看待這一先天特征的?
成孝海: 作為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請談一談高校和企業的關系,有什么樣的特點,或者高校背景的公司在發展中的優勢、劣勢,都有哪些表現?馬新強:高校上市公司有利有弊。從有利方面來講,有高校天然的背景,在產學研結合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人才的吸引、對先進技術的共同研發,對學校的一些科研成果的轉化,我們都有優勢。同時,不利的方面也有,比如在資本運作方面因決策流程鏈條太長、效率不高,有時也錯過了一些機遇,這是不利的方面。
同樣也是基于國企、高校背景,我們還是要站在國家層面來考慮一些事情,這幾年我們也承擔了國家很多重大科研項目。應該說,我們在激光技術及傳感器領域代表了國家競爭力,具備了國際競爭力。近幾年,公司每年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長速度,就是很好的一個印證。
傳感器市場地位國內領先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華工科技就是一家激光技術及應用企業,但事實上,公司還有一個重要的業務板塊,那便是傳感器。5G時代的到來和物聯網的興起,將逐步實現人類社會的萬物互聯,傳感器是這其中不可或缺的“螺絲釘”。目前,華工科技在家電領域的傳感器產品競爭力已遠超國內同行。
成孝海: 剛才我們在公司展廳看了一些產品,有激光方面的、通訊方面的,還有傳感器方面的,比較豐富,請馬總講一講,我們在這些行業里面目前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馬新強:其實華工科技整個業務大的方向分兩塊,第一塊是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第二是傳感器。其中,激光技術分為3部分,一是激光先進裝備,用在工業制造方面的基礎數控裝備,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金屬表面的強化處理等等,涉及行業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造船、航空航天,甚至包括軍工、國防。二是光通信器件及智能終端,子公司華工正源主要從事光模塊的開發。隨著中國3G、4G、5G的不斷發展,對光通訊器件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三是激光全息防偽,這部分規模相對較小,今后會不斷做大。圍繞著消費升級,激光全息防偽技術及方案用于包括證照、食藥品、煙草、化妝品等各類包裝,具備防偽和美觀的雙重功能。
在傳感器方面,我們在家電領域的占有率很高。隨著5G今后的普及,消費升級、萬物互聯,需要用大量的傳感器,市場空間巨大。再者傳感器在新能源汽車,包括汽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方面的需求都很大。從目前來講,傳感器方面我們在國內同行里應該是絕對領先的;在激光先進裝備方面,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在技術和科研能力方面優勢突出,但在市場網絡布局方面、市場隊伍能力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不過,我認為市場能力這方面是短期可以解決的。
大客戶銷售占比達80%華工科技生產銷售的都是一些高科技產品,但其實也面臨著毛利率相對不高的問題。客戶相對比較集中,對供應商的議價權不強,這是華工科技面臨的現狀。如何提升毛利率水平,華工科技有一套自己的辦法。
成孝海: 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哪些?我們有何應對之策?馬新強:光通信領域目前競爭激烈,我們目前的客戶包括華為、華三、烽火、大唐,以及國外的諾基亞、西門子等等,客戶相對比較集中,大客戶銷售占比達80%,對供應商的議價權不強。從行業現狀來看,國內高端、高速激光器大量依靠進口,絕大部分利潤被國外核心器件供應商賺走,所以我們最近在花大力氣研發生產高端激光器,諸如半導體激光器器件,這將從產業鏈上游解決毛利率不高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現在也在進行業務模式的轉型,一是成立專門的海外銷售部門,直接將產品供應給系統商,省去中間環節、提升毛利率水平。國外的客戶,包括蘋果現在也在找我們采購。二是在數據通訊產品方面,圍繞“云、管、端”做文章,現在很多大數據、云計算企業,包括騰訊、阿里等建設的數據中心也大量需要光模塊,現在我們可以直接向其供貨。
總結來說,雖然我們技術優勢比較明顯,但因為前期客戶相對單一、議價能力不強,所以我們現在的舉措就是從產業鏈的上游做到高端激光器自制,這樣我們可以降低成本、保證一定的毛利率。另外在客戶端,我們直接對客戶,同時挖掘一些新的用戶、新的行業,重點拓展海外市場,這可能有助于保證我們光通信業務的較好利潤。
看好新能源汽車和3C兩大行業連續多年實現40%以上的業績增速,說明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正在快速成長。談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馬新強表達出對新能源汽車和3C行業的看好。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整車激光焊接以及傳感器的應用方面,華工科技已經走在國內同行前列;而在OLED、全面屏等需要精密加工的新興產品領域,華工科技也都有技術儲備。
成孝海: 我覺得華工科技所處的行業都非常好,激光應該是定位先進制造業,光通訊也是面臨5G的大發展機遇,請馬總談一下在這個背景下,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馬新強:我們傳統業務、現有業務今后還是會繼續保持一定增長,如果說增長發力點,未來我們將聚焦兩個行業,新能源汽車和3C電子。新能源汽車受益國家政策,每年必須保證7%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比,這對華工科技而言有很大機會。一是新能源汽車要求輕量化,很多是鋁車身,包括江淮、蔚來等,而全鋁車身現在只能通過激光焊接。汽車車頂焊,我們在國內占50%的市場份額,現在還沒有競爭對手,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機遇。
另外,新能源汽車對傳感器需求量很大,包括雨量、光線、溫度、壓力、PM2.5等等諸多傳感器。目前,華工科技應用較為成熟的產品是汽車水加熱和風加熱的加熱組件,現已在比亞迪、上汽、吉利、江淮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上批量使用,預計后期市場還將逐步擴大。
另一個行業3C電子方面,因為電子產品升級換代很快,其加工需要大量用到精密加工的激光器。華工科技在藍寶石切割、OLED切割等方面均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圍繞3C電子我們可能要進一步布局,把全球3C電子知名廠商作為我們戰略性客戶,目前公司在這些大客戶的銷售份額在不斷提升。同時,我們現在正圍繞顯示面板進行拓展,據我們分析,可能2019年該領域就有200-300億元的激光設備市場需求。但是客觀講,顯示面板柔性切割的技術難度還比較大,我們現在在做積極的準備。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