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上午,應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沖擊環境材料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全與防護協同創新中心的共同邀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杰出教授Marc A Meyers做客北理工“百家大講堂”(第18期),作題為《用高能脈沖激光研究材料極端動態行為》的學術報告,材料學院教師王琳主持報告會,機電學院院長陳鵬萬以及來自材料學院、機電學院、宇航學院等150余名師生聆聽此次報告。
報告會上,M Meyers教授回顧了他與爆炸結緣于1966年的長久歷史。報告講述了高能短脈沖激光輻照在固體材料表面,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納秒)產生幾十到上百GPa壓強的沖擊波并沿著傳播方向迅速衰減。利用這種技術可以產生其他實驗手段所達不到的極高應變速率(10^6/s~10^9/s)。在這種極端條件下,材料的力學響應與準靜態和低速沖擊狀態下有著顯著不同。因此,高能激光作為一種獨特的實驗方法,結合先進的原位測量和后續的材料表征技術,為研究材料在極端條件下的行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例如,切應力在沖擊過程中的作用,位錯的速度,位錯滑移/孿晶轉變,材料的理論強度,層裂過程中孔洞產生的機理,沖擊誘發的固態相變、非晶化等等。與此同時,由于在時間尺度上的相似性,短脈沖激光產生的高應變速率也能夠和分子動力學的模擬進行直接對比。因此,后者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能夠幫助理解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本次報告系統總結了在過去和現在利用這種方法論在不同材料體系取得的研究成果,從面心立方金屬(銅)到體心立方金屬(鉭)到鉆石結構(硅,鍺)的半導體,和開放結構的共價鍵材料(碳化硅,碳化硼)。

Marc Meyers教授的報告向同學們展示了一代世界杰出材料科學家的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報告引起了與會師生的濃厚興趣。教授報告后,在場師生與教授進行了深入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主講嘉賓簡介】
Marc Meyers,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杰出教授。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了材料的力學行為的諸多領域,主要包括材料的動態行為,納米材料,以及生物材料三大方向。其中在材料動態行為這個領域,Meyers教授從1972年就開始專注于材料在高速變形下的物理、化學現象,至今已有46年。他出版于1994年的經典教材《Dynamic Behavior of Materials》(翻譯成為中文教材《材料動力學行為》)高度總結了他的研究成果并被同行廣泛引用(約2300次)。Meyers教授是美國礦產、金屬及材料學會,美國物理學會,美國金屬學會的會士。獲得的榮譽和獎項包括:中科院力學所錢學森講席教授,中科院金屬所李薰講席教授,美國物理學會沖擊物理獎,礦產、金屬、材料學會教育家獎,德國洪堡學者獎金,DYMAT Rinehart獎等等。Meyers教授作為作者和合作者發表了近500篇學術論文,編寫了4本教材。其中:《力學冶金》,《材料的動力學行為》,以及《材料的力學行為》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廣受好評。Meyers教授是巴西科學院和盧森堡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