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激光產業發展迅速。圖為近日舉行的中山第四屆激光展場景。
“這些激光打碼設備賣得很火,一個月銷量約50臺,除了在中山市場很有競爭力外,還銷往其他省市。標準的一臺2萬元,貴的6、7萬元。”在上周四的中山激光展上,中山漢通激光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通)總經理林曉聰告訴記者,產業升級必須要有好裝備,裝備制造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面臨更多機遇。
漢通是近年來我市本土成長起來的激光裝備企業,是激光裝備展上的“老客戶”。作為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新秀,漢通業務的增長,反映中山激光產業已由過去以設備應用為主,轉向中山企業自己生產設備出售和應用同步發力。
古鎮成大功率激光設備使用密集區
中山激光展今年已是第四屆。在此次展會上,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又良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介紹,中山的激光設備應用市場很大,以古鎮為例,進口和國產的大功率激光設備有500多臺,單全球該行業的老大——德國通快公司生產的幾千瓦大功率激光設備就有160臺。“在這么一個小鎮上,這么多大功率激光設備,是全球使用大功率激光設備密集度較高的一個區域。”王又良說。
王又良認為,中山過去主要以激光技術應用市場為主,激光設備研發制造是弱項。中山“一鎮一品”特色經濟明顯,燈飾、五金、家電、汽配等產業規模較大,隨著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提高,激光設備應用需求量更大。
“現在已有一批在國內很有影響力的激光企業想入駐中山。中山很快會形成激光產業集群或者集聚,對推動中山地區激光產業發展有很大推動。”王又良說。
王又良分析,國內知名激光企業選擇中山發展,原因主要是兩方面,一應用市場大,二當地政府出臺政策支持。比如,對首臺套、企業研發、人才等進行支持。他認為,與周邊城市相比,中山在激光產業發展方面應從頂層開始設計,把激光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引進。
高端裝備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過去噴碼主要采用噴墨,先不說污染,耗材都不得了,而且不利于保存,一段時間可能就褪色,但是激光打碼新技術不存在上述缺陷,顛覆了整個行業。”林曉聰舉例說。
林曉聰同時也是中山市光電產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委會委員。談到中山對裝備制造的支持,他表示有兩個政策十分實用。一是購買本地生產的“工作母機”給予補貼,二是首臺套政策。“工作母機”政策是鼓勵中山企業購買中山企業生產的裝備,政府可以最高30%補貼。首臺套政策可以更好激發科研工作熱情。如,一臺新設備整個研發過程中花掉了500萬元,通過政策補貼,可以彌補研發過程中購買材料、研發人員費用支出等,鼓勵研發人員從事研發,對中山本土激光企業提供了很大幫助。
“雖然工作母機補貼是補給客戶,但通過補貼給客戶提升了我們的競爭力。比如,同樣一臺設備,中山企業買深圳設備要100萬元,買中山生產的也是100萬元,如果按最高30%的補貼,買中山的設備只需70萬元。”林曉聰坦言,這樣減輕了企業購買設備負擔,增強了企業使用設備積極性。
從全市來看,激光設備制造企業近年來增長較快。以火炬區為例,該區已聚集了一批掌握前沿激光技術的裝備制造企業,現有“工作母機”類制造業規上企業超100家。如,華快光子研發出國內領先的皮秒、飛秒光纖激光器和工業級金屬粉末3D打印機。
相關鏈接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我國光電產業中的能量激光(激光高端裝備),發展空間廣闊,正迎來“黃金期”。激光和其他技術不同的地方在于可以高位進行嫁接。從衣食住行到航天航空,任何產業都離不開激光技術。激光產業是我國支持發展較快的高新產業,在國際上已有一席之地。據統計,2014年,中國激光整個裝機量已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經過三年發展,到2017年份額約占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