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山東激光產業走進“跨界高能”時代

    cici 來源:山東時報2018-06-15 我要評論(0 )   

      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昨日成立 記者王晶 攝  時報6月13日訊 (記者王晶)13日上午,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昨日成立 記者王晶 攝

      時報6月13日訊 (記者王晶)13日上午,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暨山東省激光產業論壇在濟南舉辦。該聯盟凝聚了在山東省激光產業鏈上、中、下游領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60多家首批會員單位。從上游外延材料、芯片、器件到下游應用產品以及周邊晶體材料、光纖激光器、激光制造裝備等,涵蓋了激光產業中的各個應用市場領域,為打造激光完整產業鏈提供了更多可能。
    30多年來,以激光器為基礎的激光技術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現已廣泛應用于工業制造、動力能源、航空航天、醫療器械以及國防軍事等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國正在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激光應用市場。在“中國制造2025”的發展目標中,激光技術被列為國家高技術產業重點發展項目。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在活動中表示,希望聯盟的成立能夠圍繞激光材料、激光芯片、激光晶體、激光封裝、激光應用等事關全局的重點難點問題,引導聯盟成員跨界合作、協同創新。從而推動激光器件上中下游研發的緊密合作,推動共性技術的科研攻關和產業化。
    據了解,目前山東激光產業相關單位有500多家,產業鏈完備,但國內的激光產業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理事長、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峰表示,國內激光行業受資源所限,單一產品相對強,跨界融合相對弱,制約著應用的拓展;此外,高性能激光器芯片、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制于人,不僅成本高昂,尚有斷貨風險。因此激光產業化還缺乏相應的機制和平臺。聯盟的成立將加快推進不同企業之間的跨界融合,上下游產業的融合,讓激光產業的產出更加“高能”。

    【有多牛】激光電視若研發成功,隨時隨地看“巨幕”
    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掌握芯片核心技術

    “大家對于激光,最早了解到的可能就是激光美容,比如激光雙眼皮、激光美白、除皺、激光脫毛。”肖成峰告訴記者,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光電)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在國內激光美容產業已經超過了一半的份額。“就拿激光脫毛來說,因為我們的核心技術和芯片是完全自主研發的,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不相上下,所以不少原來買國外芯片的又轉向買我們的產品了。”肖成峰表示,因為國外的產品價格是其產品的好幾倍。
    肖成峰表示,激光技術影響力巨大。“特別是以3D打印、人工智能、無人駕駛、AR/VR等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發展,都離不開激光技術。”具體到華光光電,除了在激光美容領域的建樹,全球70%的激光筆中發光的芯也都是由這家公司生產的。目前,華光光電正在研發激光電視的芯片。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企業大多采用藍色激光激發熒光粉產生紅綠藍形成白光作為激光電視的光源,又稱單色激光電視。這種激光電視的圖像質量和亮度都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華光光電目前正在研發的,則是不用熒光粉,直接用紅綠藍三種激光作為光學引擎光源的三色激光電視。“最終做出來的器件都是毫米級別的。”肖成峰表示,為此,他在去年專門成立了一家公司進行研發,“一旦研發成功,電視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并且便于攜帶,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看‘巨幕’電視。”
    在肖成峰看來,激光是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企業,核心問題是資金的投入和人員的獲取。買一臺生產型MOCVD設備就要一千多萬,為此,華光光電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就是希望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幫助企業升級發展。“我們還計劃在孫村建設一個100多畝的生產基地,進行激光產業的鏈條式發展。”肖成峰認為,聯盟的成立能夠讓眾多激光企業聯合起來,共同投資建設創新平臺和資本紐帶,形成緊密的協同創新利益共同體,并建設成為支撐山東省激光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移的重要基地,實現共贏。

    【業內說】山東激光產業鏈非常完整,屬國內前列
    專家建言應致力于關鍵技術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的激光產業基地


    “有時候感覺,自己很對不起國家。”說這話的是周壽桓,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光電子與激光技術領域頂級專家,今年81歲。13日他來濟南,參加山東省激光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時說了這番話,語驚四座,卻道出了我國激光技術領域的尷尬現實。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激光應用市場,核心技術和部件卻基本靠進口,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在創新聯盟成立后舉行的首屆理事會上,肖成峰表示,在山東,與激光產業有關的企業與科研院所,大約有500余家,上中下游產業鏈均有代表性單位,算是比較完整的。周壽桓聽到這一數字后相當吃驚:“這說明山東激光產業鏈是非常完整的,應用也很普及,在國內屬于前列,非常適合產、學、研、用一體化,山東應該致力于關鍵技術突破,走出去、引進來,打造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激光產業基地。”尤其是山東正進行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更需要發展激光產業。
    為了讓激光技術落地產業化,給國家創造更多稅收,已是耄耋之年的周壽桓還在創業。在山東青島的李滄區,有個青島國際院士港,主要為吸引院士創業、成果轉化而設,周壽桓便是兩個最早簽約入住的院士之一。“當時也有顧慮,這么大年紀了,遇到難題失敗了怎么辦。”周壽桓說,好在山東政策很好,寬容失敗,于是,他又叫了幾個學生,一塊兒做。
    據透露,周壽桓院士領導的團隊,主要采取自主研發的短脈沖激光器及微炸裂生產工藝,從事脆性材料精密加工設備研發與生產,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國內領先。
    “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在發力核心激光技術的突破。”長江學者、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梅雪松說,比如國產超快激光器的生產制造與應用,已經出現了正業科技、深圳英諾、蘇州德龍、北京脈動等企業。
    在山東,除了華光光電在發力外,山東海富光子科技限公司董事長史偉表示,在1000瓦以下的光纖激光器領域,他們與國外企業相比,已經具有一定優勢,至于激光先進制造的核心基礎裝備——高功率光纖激光器,他們正發力研發。(首席記者劉彪)

    轉載請注明出處。

    山東激光產業激光設備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