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華工科技開始在激光器的工業應用方面布局,至今,已掌握包括超快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此外,公司也在逐步謀劃為激光制造裝備適配的“中國芯”。2009年,華工科技引進團隊進行納秒激光器的研發,“到目前,我們已有近萬臺的納秒激光器量產,此外,還率先實現皮秒紫外激光器量產。2016年,華工科技還啟動飛秒激光器的研發,“預計今年年內將實現飛秒激光器量產,種子源等核心部件實現自主研發制造。”
在這種轉型思路推動下,2017年,華工科技業績已開始復蘇。
公司董秘劉含樹表示,2017年公司董事會換屆之后,董事長馬新強兼任總裁,開始進行管理優化,所有管理團隊成員下沉到經營一線。
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收45億元,同比增長35%;歸母凈利潤3.24億元,同比增長41%;2018年一季度,公司營收12.6億元,同比繼續增長36%;不過歸母凈利潤0.6億略微放緩,同比增幅10.6%。
不過,公司的應收賬款增幅比較明顯,達到58%。對此,劉含樹解釋,此前公司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相較前三季度是下滑的,但去年四季度發貨與前三季度基本持平,周期以內的發貨收入比前期是增長的,應收賬款會比之前有大幅增長。且從財務結構上來看,公司2年以下的應收賬款占比較高,賬期越短,應收賬款越優質。
在投資方面,華工科技還先后孵化了銳科激光,該公司已被批準上市;而后續,公司子公司華日激光和華銳激光也有可能獨立上市。
(本文節選自“21世紀經濟報道”)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