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是汽車的未來,但要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激光雷達將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傳感器。
很多人認為,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在障礙探測和 SLAM(實時定位和地圖構建)上,必須依靠激光雷達,ABI Research更是提出,到 2027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會增加到130億美元,激光雷達也受到了創業者和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
8月20日,在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中獲得初創組冠軍的杭州愛萊達科技便是國內唯一將FMCW(調頻連續波)激光雷達產品化的公司,也是國際上少數生產FMCW車載激光雷達的公司之一,目前已獲百度風投和華東的聯合投資。
國產車崛起,帶來本土新機遇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達方案都基于TOF技術,軍事上和無人駕駛汽車上用的工業級激光雷達也基本上是采用ToF技術,利用激光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結合了激光、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測量裝置三者的作用,進行逐點掃描來獲取整個探測物體的深度信息。”杭州愛萊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衛清向記者介紹當前激光雷達行業的主流技術及其相關情況。
據了解,ToF是Time ofFlight的縮寫,直譯為飛行時間,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沖,然后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這些發射和接收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
但是這個技術有很多缺點,一個是抗干擾差,它采用的是強度直接探測,會對所有進入的光都探測,比如向著陽光就看不到目標了,另外現在都是少數車在采用這個技術 ,如果在路上的所有車都采用這個技術,就沒法識別是其他車打來的激光還是自己的打出去的,另外如果有人用強光干擾就會誤差很大,另外這個雷達距離也有限,而且速度也受限,另外還有掃描問題,如果做成固態雷達的,例如大家期待的相控陣方案,它會有很強的旁瓣衍射,會帶來鏈路損耗。此外,目前激光雷達成本很高,如果大規模普及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集成度還是個問題。
針對以上行業痛點,新創公司愛萊達科技研發出一種新相干激光雷達,它可以完美解決TOF雷達的問題,比如可以向著太陽進行測試,距離更長,集成度更好等等。
“公司目前有兩大核心業務,一個是相干激光雷達,這個雷達是基于FMCW技術完成的,另外一個是遠距離聲音激光偵聽雷達。基于此我們開發出FMCW車載激光雷達,它采用相干調頻技術,發射的是周期頻率激光,通過混頻可以測到兩個頻率的頻率差,通過頻域可以換算出距離,此外還可以獲得精準的速度信息。”潘衛清介紹,FMCW車載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可以到3公里,還可以直對陽光測試,最遠到1000米!
成立于2017年3月的愛萊達科技,目前位于杭州濱江區,現有員工25人,公司技術團隊主要來自中科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其中國家千人1名、中科院博士4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名。據記者了解,愛萊達來自于上海光機所,這支技術團隊亦來自于此,從事自由空間的相干激光通信和混合雷達,做雷達已有15、16年,獲得很多成績,目前該團隊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1項。
潘衛清表示公司未來要解決固態化芯片化 ,大力量量產問題。“未來可以做成MEMS芯片,和毫米波雷達兩顆芯片+一個固態掃描器就組成一個高效車用雷達方案。”
當天決賽現場有不少創投評審對這一項目感興趣。有投資人表示,盡管當前在智能駕駛領域還是國際巨頭為主流,但隨著本土車廠的崛起和本地化定制化加速,智能汽車領域給本土公司創造了很多新的機遇,期待更多本土初創公司在這里領域崛起!
據記者現場了解,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初創組被杭州愛萊達科技奪魁,成長組的杭州視氪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分獲一、二兩名,這三家企業將晉級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并將與其他六大領域的優秀企業共同角逐最終的大獎和全國總決賽晉級資格。
世界浙商網8月20日訊 (記者 陳曉)無人駕駛是汽車的未來,但要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激光雷達將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傳感器。
很多人認為,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在障礙探測和 SLAM(實時定位和地圖構建)上,必須依靠激光雷達,ABI Research更是提出,到 2027 年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會增加到130億美元,激光雷達也受到了創業者和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
8月20日,在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中獲得初創組冠軍的杭州愛萊達科技便是國內唯一將FMCW(調頻連續波)激光雷達產品化的公司,也是國際上少數生產FMCW車載激光雷達的公司之一,目前已獲百度風投和華東的聯合投資。
國產車崛起,帶來本土新機遇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達方案都基于TOF技術,軍事上和無人駕駛汽車上用的工業級激光雷達也基本上是采用ToF技術,利用激光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結合了激光、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測量裝置三者的作用,進行逐點掃描來獲取整個探測物體的深度信息。”杭州愛萊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衛清向記者介紹當前激光雷達行業的主流技術及其相關情況。
據了解,ToF是Time ofFlight的縮寫,直譯為飛行時間,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沖,然后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這些發射和接收光脈沖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
但是這個技術有很多缺點,一個是抗干擾差,它采用的是強度直接探測,會對所有進入的光都探測,比如向著陽光就看不到目標了,另外現在都是少數車在采用這個技術 ,如果在路上的所有車都采用這個技術,就沒法識別是其他車打來的激光還是自己的打出去的,另外如果有人用強光干擾就會誤差很大,另外這個雷達距離也有限,而且速度也受限,另外還有掃描問題,如果做成固態雷達的,例如大家期待的相控陣方案,它會有很強的旁瓣衍射,會帶來鏈路損耗。此外,目前激光雷達成本很高,如果大規模普及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集成度還是個問題。
針對以上行業痛點,新創公司愛萊達科技研發出一種新相干激光雷達,它可以完美解決TOF雷達的問題,比如可以向著太陽進行測試,距離更長,集成度更好等等。
“公司目前有兩大核心業務,一個是相干激光雷達,這個雷達是基于FMCW技術完成的,另外一個是遠距離聲音激光偵聽雷達?;诖宋覀冮_發出FMCW車載激光雷達,它采用相干調頻技術,發射的是周期頻率激光,通過混頻可以測到兩個頻率的頻率差,通過頻域可以換算出距離,此外還可以獲得精準的速度信息。”潘衛清介紹,FMCW車載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可以到3公里,還可以直對陽光測試,最遠到1000米!
成立于2017年3月的愛萊達科技,目前位于杭州濱江區,現有員工25人,公司技術團隊主要來自中科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其中國家千人1名、中科院博士4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名。據記者了解,愛萊達來自于上海光機所,這支技術團隊亦來自于此,從事自由空間的相干激光通信和混合雷達,做雷達已有15、16年,獲得很多成績,目前該團隊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01項。
潘衛清表示公司未來要解決固態化芯片化 ,大力量量產問題。“未來可以做成MEMS芯片,和毫米波雷達兩顆芯片+一個固態掃描器就組成一個高效車用雷達方案。”
當天決賽現場有不少創投評審對這一項目感興趣。有投資人表示,盡管當前在智能駕駛領域還是國際巨頭為主流,但隨著本土車廠的崛起和本地化定制化加速,智能汽車領域給本土公司創造了很多新的機遇,期待更多本土初創公司在這里領域崛起!
據記者現場了解,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初創組被杭州愛萊達科技奪魁,成長組的杭州視氪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凡聚科技有限公司分獲一、二兩名,這三家企業將晉級第五屆浙江省“火炬杯”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并將與其他六大領域的優秀企業共同角逐最終的大獎和全國總決賽晉級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