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最近與世界各國大打貿易戰的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除了金融、互聯網和航空醫療半導體等少數高端裝備制造業外,傳統制造業幾乎全線潰敗,被世界其他國家搶走了大部分藍領工人的飯碗。于是,特朗普開始重新重視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大張旗鼓地推行再工業化戰略,以期復興美國制造業,特朗普也因此被稱為藍領工人的代言人。
大家都知道,自二戰以來,美國在制造業全行業幾乎是一直領先的,“鐵銹地帶”為什么會衰落得如此之快呢?這讓我想起了我國春秋時所作治世寶典《管子》中“買鹿治楚”的故事。
《管子 · 輕重戊》中記載齊國想稱霸,可楚國不聽齊國號令。于是,管仲就派人帶兩千萬錢去楚國加價購買活鹿,并在楚國到處揚言“齊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楚人見有大利可圖,紛紛放下手中的農具去野外捕鹿,連女人也在路上接應,而齊國卻讓百姓偷偷的儲存糧食。后來,管仲見楚國因出售活鹿儲存了五倍于往日的錢財,齊國儲存了五倍于往日的糧食,就說打敗楚國的時機到了,號令各路諸侯封閉關卡,不與楚國通商往來。楚國準備修整農業,結果糧食不能在3個月內生產出來,楚國糧食高至每石四百錢,齊國再派人往楚國南部運送大批糧食銷售,十分之四的楚人歸附了齊國,3年后楚國全部歸附。
可以說,這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經濟戰。國君治國,其實也是以利驅使百姓的,管仲巧妙地用錢財讓楚國百姓荒廢了立國之本的農業,而男女老少都去獵取利潤更高的活鹿,最后再用糧食壟斷,不動一刀,不殺一人,就制服了本來很強大的楚國。
所以,為什么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美國藍領工人不行了呢?因為他們的利潤不夠高,被美國資本家無情拋棄轉移到世界其他國家去了。
美國依靠知識產權保護,基本上壟斷了全球的新興高科技產業,比如互聯網產業中的微軟、甲骨文、谷歌、Facebook等,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的飛機、軍工、半導體等,同時在能源金融領域,他們掌握著操縱世界石油、礦產市場、金融市場價格的能力,通過最近美國對中國的“芯片戰”,對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家的經濟戰就可以看出來,而這些領域基本上都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更多倍的利潤。如此以來,美國人為什么還要生產鞋子、衣服、白色家電、黑色金屬等這些利潤率極低的產業呢?
要知道,美國的“鐵銹地帶”(Rust Belt)在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也是利潤非常豐厚的,因為成為了一戰、二戰期間盟國重要的武器和資源供應商,大發戰爭財,才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重工業中心,分布了鋼鐵、玻璃、化工、伐木、采礦、鐵路等多個行業。說白了,也是因為有錢才發展起來的。只不過后來,美國自己發展出了互聯網、石油美元、飛機制造、電影文化等壟斷利潤更高的行業,而利潤率低的傳統制造業自然就要走下坡路了!
所以,我們要明白,美國產業“空心化”并不是真的空心化,而是出現了產業朝頭部和利潤率高的行業集中!好處自然是美國可以輕松的掙更多的錢,但壞處是這些高端產業只需要很少的人,而且更加壟斷,只會有少部分的美國精英獲取了最大利益,普通的美國藍領工人等這些的就要面臨薪資低或下崗失業了。古人說的好“不患寡,患不均”,這部分人自然就要把特朗普推上臺為自己爭取利益了!
而我國剛好相反,美國資本家不愿意干的事情,我們國家愿意干,所以才有改革開放后快速的工業崛起,并以此為基礎融合中國人獨有的勤勞和智慧,發展起了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全工業體系,也是全世界唯一(沒有之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也是我們能夠經得住這次貿易戰的底氣之所在。
為甚各個國家不能只獨自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呢?想一想中東國家如果只有石油和錢,別國一旦封鎖其貿易會怎么樣呢?百姓將面臨沒有衣服穿、沒有糧食吃的囧金,“買鹿治楚”就要重現。只要全人類不總是友好、開放、合作的,發展衣食住行等傳統制造業就是必要的,但這對特朗普而言是一項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