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第五屆中國激光雷達學術會議在安徽合肥科學島召開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2018-11-02 我要評論(0 )   

    10月24-26日,安光所主辦的2018中國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The Laser Radar Conference of China 2018)在安徽合肥科學島召

     10月24-26日,安光所主辦的2018中國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The Laser Radar Conference of China 2018)在安徽合肥科學島召開,這是自2010年以來的第五屆會議。會議主題是激光雷達技術應用于天氣、氣候和環境變化研究,旨在進一步開拓激光雷達的應用領域,加強激光雷達科技合作,提升我國激光雷達研究水平。
     
      本次會議成立了由徐祥德院士和王英儉研究員為主任委員的學術委員會,并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西安理工大學、武漢大學、蘭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和中科院遙感所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組織。
     
      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安徽光機所等多家大學、科研院所、企業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做了20個邀請報告、46個口頭報告、49個海報報告以及11家廠商報告,相互交流了在激光雷達探測技術和應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告內容十分豐富,覆蓋了米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淵散射、多普勒、差分吸收和熒光等各種原理的激光雷達系統及技術,介紹了基于不同承載平臺(地基、車載、機載、星載)的激光雷達新技術、新方法,目前激光雷達技術在大氣水汽、溫度、大氣湍流、中高層大氣、大氣氣溶膠、水體、聯合觀測、數據同化和模式應用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以及激光雷達在天氣、氣候和環境變化研究中的應用情況。本次會議還增設了開放式討論形式——“光達”沙龍,以及大氣光學與攝影藝術的結合——光影藝術展等環節,主辦方希望這些創新環節成為大會的特色繼承下去。
     
      會上,安光所科研人員吳德成、王珍珠、鄧遷、儲玉飛等分別作邀請報告、口頭報告和海報報告。王珍珠、鄧遷、儲玉飛還獲得了本次會議設置的口頭報告獎和海報報告獎。
     
      閉幕式上,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劉東研究員還介紹了第29屆國際激光雷達學術會議(the 29th International Laser radar conference)的籌備情況,將于2019年6月在合肥召開的該國際會議,是自1968年創辦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大會還決議第六屆“中國激光雷達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將于2020年在西安理工大學召開。
     
      本次會議的召開,反映了我國激光雷達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發展與提高,體現了在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全球化進程發展過程中,一帶一路、泛第三極、氣候變化、數字地球、大氣和空間環境監測等領域的需求給我國激光雷達事業的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集中展示了激光雷達在我國氣象、氣候、環境、空間、遙感及光電工程等部門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態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雷達,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