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市場研究

    超詳細的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rongpuiwing 來源:ittbank2018-11-30 我要評論(0 )   

    先來看一張屏幕分辨率表: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

    先來看一張屏幕分辨率表:



    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上游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游則主要是面板制造廠為主的加工制造,主要制程包括清洗,涂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后續制程包括檢查,切割,貼片,模組,成盒等等。通過在玻璃基板上制作TFT陣列和CF基板,將CF作為上板和TFT下板自建灌注液晶并貼合,最后再貼上偏光片,連接驅動IC和控制電路板,與背光模組進行組裝,最終形成整塊液晶面板模組;下游則是以各種領域各類應用終端為主的品牌商、組裝廠商等。


    目前美國和日本以及德國主要致力于行業上游原材料;而韓國、臺灣和大陸則主要在行業中游面板制造環節謀求發展。隨著我國大陸高世代線的相繼投產,使得面板產能、技術水平穩步提升,產業競爭力逐漸增強,如今的面板產業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三分天下,中國大陸有望在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


    ▲中國崛起為全球LCD產業第三極


    ▲各類顯示技術的發展時間軸


    液晶材料市場被德、日壟斷

    液晶分為單晶和混晶,任何一種單晶不能直接用于顯示,液晶顯示材料配方中需混合10種到20種不同的單晶,我們稱之為混晶。單晶是混晶的必備材料,混晶生產商自己生產一部分單晶,其余由專業單晶生廠商生產。單晶相比于混晶的附加價值低,生產重心已向我國轉移,國內生產單晶的廠商主要有煙臺萬潤、西安瑞聯、上海康鵬等。混晶的技術壟斷性較強,被德國Merck、日本Chisso和大日本油墨(DIC)三家占據了市場96%的份額。國內從事混晶材料的公司主要有誠志永華和清華亞王,產品主要用于低端市場,約占低端產品70%。


    玻璃基板市場被美日平分,大陸廠商奮起直追

    玻璃基板是一種高性能玻璃,是TFT-LCD面板行業上游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也是運輸成本最高的原材料之一。之所以在產業鏈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液晶顯示器的分辨率、透光度、重量、視角等都與玻璃基板的性能密切相關。每一塊TFT-LCD面板,都需要兩片相同大小的玻璃基板,分別用作薄膜電晶體基板(TFT基板)和彩色濾光片基板(CF基板)。


    近幾年TFT-LCD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出貨面積屢創新高,市場對玻璃基板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由于投資門檻高、技術風險大,海外玻璃基板企業長期對核心技術嚴密封鎖,導致國內面板企業主要依靠進口解決玻璃基板的來源問題。


    全球近200億美元的利潤主要被四家廠商瓜分,康寧(包括三星康寧合資公司)約占了全球市場的一半,日本的旭硝子、電氣硝子分別占據了25.8%、19.6%的份額,安翰視特占3.6%。


    ▲國內主要液晶面板產線和玻璃基板來源



    ▲國內玻璃基板廠商已建產能統計


    偏光片國產化替代加速

    偏光片市場主要被日韓企業壟斷,韓國LG 化學占市場份額27%,日本東電工占26%,住友化學占24%。偏光片上游的主要原材料TAC 膜和PVA 膜更是被日本企業牢牢掌控。日本富士占據TAC 薄膜60%以上市場份額,KonICA 占據約20%的市場。日本可樂里(Kuarary)占據PVA 薄膜70%以上的市場。目前國內TFT-LCD用偏光片產品仍處于發展的初期,當前TFT用偏光片產能大約為1200萬平米,國內供給率為10%左右,未來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主要的生產廠商有深紡織子公司盛波光電和三利普。自2012年起,中國偏光片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比例逐漸升高,2012年該比例僅為4.3%左右,至2015年則上升至8.8%。全球最大的三家偏光片廠商占據全球產能占比逐年下降表明國產偏光片正在加速替代,將進一步減少大陸面板廠商的上游原材料成本。


    ▲2016年全球偏光片市場份額


    背光模組

    是顯示面板最貴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約20%以上,但是技術難度不高,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全球絕大部分背光模組都是在我國生產。

    但是背光模組60%左右的成本來自光學膜,主要包括擴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這方面國產進度還不錯,發展速度很快。國內比較專注擴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產的寧波激智科技,增長也很快。

    光學膜國產康得新是龍頭主力,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光學膜生產企業之一。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國產還需要繼續努力 這些光學膜的生產主要原料是光學基膜,要生產光學膜,就要采購光學基膜,目前在光學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產能由三菱樹脂、東麗、帝人、杜邦、可隆、SKC、東洋紡等幾大巨頭所壟斷。國產的廠家有樂凱集團,康得新,裕興股份,南洋科技(東旭成化學)等等。


    面板自動化設備

    臺灣面板設備廠商主要專注LCD面板后段制程設備及檢測設備。LCD液晶面板制造

    主要分為三段,前段Array陣列制程、中端Cell成盒制程以及后段Module模組制程。

    其中前兩段工藝制程技術難度較大,目前日本、韓國、美國仍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

    位;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設備廠商目前在后段設備已基本實現自主生產,并有向中

    前端拓展的趨勢。此外,檢測設備貫穿整個面板生產線,臺灣設備廠商在三段制程

    中均已實現布局。


    ▲LCD液晶顯示面板工藝制程及所用設備


    ▲臺灣地區主要面板設備廠商及產品


    與臺灣設備廠商切入的角度類似,大陸面板設備廠商也是從后段模組制程設備及檢

    測設備起步。目前大陸面板設備廠商發展較快的企業包括:專注面板設備檢測國內

    龍頭精測電子,以及在后段模組制程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鑫三力(智云股份子公司)、

    聯得裝備、深科達及集銀科技(正業科技子公司)、太原風華(未上市)等幾家廠商。


    ▲中國大陸主要面板設備廠商及產品信息


    OLED將成為未來的主流顯示技術

    由于小尺寸OLED技術的不斷發展,良率不斷提升,成本逐漸下降,產能的陸續釋放,在手機應用端已經出現了OLED代替的趨勢。而電視端目前依然是LCD為主,市場上高端電視的代表就是OLED和量子點,其中量子點的推廣廠商主要包括三星、索尼、TCL等廠商,OLED則由LG力推,長虹、康佳等跟進。量子點技術目前依然處于發展之中,現有的量子點電視依然依托于LCD液晶面板,利用藍光LED作為背光源,通過量子點材料介質后與其中的納米顆粒發生反應后,發出像素三色光源,改善了傳統LCD液晶電視色域低的缺點,并大大提升了亮度,甚至可以媲美OLED電視。但量子點的本質依然是優化了的LCD,需要背光,且無法做成柔性顯示,屬于一種“折中”方案的技術,隨著QLED的出現,未來量子點技術也將朝著自發光的方向發展。


    ▲LCD及OLED顯示面板工藝制程對比



    轉載請注明出處。

    液晶面板分析產業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