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國二十二冶北京崇建公司“建筑渣土3D打印”大有可為

    星之球科技 來源:環球網2018-12-19 我要評論(0 )   

    長期以來,建筑渣土處理是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行業性難題。我國每年產生數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其中近10%是建筑渣土。而建筑行業公

    長期以來,建筑渣土處理是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行業性難題。我國每年產生數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其中近10%是建筑渣土。而建筑行業公認的數據是,每產生1萬噸建筑垃圾,至少需要1畝土地堆放。這意味著我國每年要拿出大量的土地用于堆放建筑渣土,且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北京崇建公司作為全國優秀施工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科技興企”戰略,緊緊圍繞施工生產實際展開研發創新。該企業聚焦每個建筑工地都會產生的大量建筑渣土,致力于廢物綜合利用研究,成立了綠色建筑智能化研究團隊,向建設領域3D打印發起了沖擊。

    3D打印成型系統是研發的核心課題,難度也最大。硬件方面全部由研發人員自行繪制構件圖,并經過無數次電腦模擬機械試驗,把每一顆螺絲釘的運轉情況都考慮進去;運動軌跡控制程序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為此,研發團隊常常徹夜研究討論。


    2016年7月30日,綠色建筑智能化研發團隊研發的“三角洲”型桌面3D打印機,打印出第一批筆筒、花瓶、風扇、擺件、固定件等作品,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初步掌握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團隊趁熱打鐵加強技術攻關,以施工現場渣土為原材料,推進圍墻、護欄、景觀及安全警示牌等建筑制品的3D打印。

    3D渣土打印技術的確神奇,只需輕輕一按鼠標,系統就自動上料、加水,并在渣土里加入建筑纖維,再加入特別研發的“無模劑”,渣土就開始攪拌起來。像和面一樣,無模劑起到了黏結作用,渣土更容易成型且增加了強度。攪拌完畢后,渣土成了泥狀,傳送到電腦控制的機械臂噴嘴,隨著軌道的精準制動,打印出工地所需的建筑制品。渣土3D打印機打出的成品材質硬,抗壓能達到每平方厘米至少承重200公斤,完全可以滿足有關應用需要。

    2017年10月,北京崇建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套3DSCW“建筑渣土多功能3D打印系統”正式發布。該系統由自動送料模塊、自動配料模塊、自動輸送模塊、自動打印模塊、動力牽引模塊等五大模塊構成,通過計算機中樞程序控制、全自動化建造,實現了高精尖技術與綠色施工的結合。作為一套可以移動的自動生產線,它集加工、制作、建造為一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便捷、高效和精準的優勢,實現了建筑渣土的回收再利用。并且通過預制構件,在工地裝配建造成建筑產品,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限制小,不僅節約了勞動力,還提高了建筑質量。


    “我們算過一筆經濟賬,建筑渣土3D打印產生的效益非常可觀。”北京崇建公司總經理趙亮告訴記者,過去工地的渣土處理是個花錢的事。運費要花錢,占用消納場地要花錢,工地修建圍擋的材料要花錢,硬化路面要花錢,而且還會產生塵土影響空氣質量。現在有了“建筑渣土3D打印”技術,這些花錢的事都變成了賺錢的事。打印出的建筑制品自己工地用不了,還可以賣錢。以一個20萬平米的住宅群體建筑為例,如果地下為二層,渣土量大約有15萬立方米,即便渣土處理消納只有5公里的運距,在北京市僅運輸和消納費用就達750萬元。除此之外,從社會效益看還會減少100萬元的粉塵處理費。同時,由于減少了渣土外運和圍墻、路面材料回運,還會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有利于霧霾防治。

    據介紹,這項科技成果涉及的5項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目前,“建筑渣土3D打印”技術已成為崇建公司的“撒手锏”,這家高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也步入快車道。

    趙亮表示,未來,北京崇建公司將繼續秉承前瞻性、引領性、雙效性(效率和效益)、持續性“四性合一”,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技術等,改變傳統發展模式,積極投身“建筑渣土3D打印”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全面推進綠色施工技術,快速提高行業信息化技術和水平,將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并應用到多領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建筑3D打印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