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孫文從令人羨慕的武漢某研究所辭職。孫文從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的前身)激光專業畢業后,就被分配到這個研究所從事激光科技研究。一晃5年過去了,他也由最初跨進研究所時的意氣風發逐漸變得理性而冷靜起來。
他發現,當時我國激光研究已顯現出與世界同步的實力,全球著名激光雜志有1/4的論文出自中國學者之手。但遺憾的是,多數科研成果最后都“束之高閣”,與國外蓬勃發展的激光產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科研成果不能轉化成生產力,就好比美好的藍圖只能躺在紙面上一樣。孫文感到心痛不已,辭職創業的想法在他腦海中形成。他帶著從銀行借來的10萬元貸款,與另外4人一起創辦了武漢楚天光電子公司。
公司創立之初,孫文只是一個技術員,“整天穿著白大褂,白天接待成批的客人,演示激光設備,晚上通宵達旦加班。”武漢東湖創業中心一位負責人回憶。公司接到的第一筆訂單,是為四川一家企業制造一臺用于心臟起搏器焊接的激光焊接機。當時激光焊接機在國內尚屬空白,只能依靠國外進口。這家生產心臟起搏器的企業,也想從國外進口價值百余萬元的激光焊接機卻沒有成功。
“得到這個消息,我立即找到那家企業,對方告訴我,前來洽談的有十幾個單位,但都不敢承接這個任務,因為心臟起搏器焊接要求太高了。當時我也不肯定自己設計的激光焊接機能否達到這個標準,可是如果放棄了,就等于放棄了一次有可能成功的機會,我決定先接下來再說。”
孫文從四川一回到武漢,就帶著被子一頭扎進了20平方米的廠房。在連續吃了3個月的方便面,做了數百次實驗后,第一臺“中國造”激光焊接機終于試制成功了,售價比進口設備便宜了130萬元,也由此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在實驗中,孫文的眼睛被激光灼傷,至今視網膜上還有一個小黑點。
孫文在創業途中也走過彎路。1994年,當時流行企業“多元化”經營,孫文也動了心,先后抽調幾百萬元資金,辦起了出國培訓、蔬菜配送、影視等8大子公司。然而,由于不了解行情,這8家子公司無一贏利。昂貴的學費讓孫文痛下決心,把企業發展方向重新聚焦到激光上。戰略調整后,楚天激光成功研制第一臺國產光子嫩膚設備。在激光醫療領域,楚天激光已占領全國七成以上的市場。
現在,楚天激光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激光制造商,在激光行業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孫文的身價也超過了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