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美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及啟示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2019-01-14 我要評論(0 )   

    供給側和需求側政策協同發力——美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及啟示自18世紀建國以來,美國的產業政策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制

    供給側和需求側政策協同發力——美國支持制造業發展的經驗做法及啟示


    自18世紀建國以來,美國的產業政策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制造業成為美國維持世界頭號強國的關鍵。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出臺眾多戰略規劃、制定多項扶持措施、推動稅改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力圖推動制造業回流,搶占高端制造市場并不斷擴大競爭優勢。美國推動制造業發展的一系列做法,對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尤其是美國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政策協同發力支持制造業發展的模式。


    強化頂層設計 戰略規劃產業發展


    2008年以來,美國出臺一系列戰略規劃,積極推動制造業回流,確保美國在各項尖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如2015年《美國創新戰略》提出優先支持基因組學、大型數據集分析、健康信息技術、大腦計劃、清潔能源、空間技術、高性能計算、納米技術、機器人等;2016年發布的《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規劃》《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和《人工智能、自動化和經濟》等提出優先發展人工智能的基礎和長期研究項目;2018年《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提出支持智能和數字制造系統、先進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高性能材料、組織和器官的生物制造、食品安全加工、檢測和可追溯性等15個重點方向。


    加強資金支持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美國通過多種財政支持手段,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并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一是財政資金直接支持。如美國SolarCity公司獲得財政部直接撥款4.975億美元,其太陽能電池板工廠年租金僅為1美元,未來10年無需繳納2.6億美元的地產稅。二是重點項目資金支持。如美國實施“學徒計劃”,每財年投入6億美元用于培訓制造業學徒。新時期,特朗普政府財政投入策略有所改變,降低政府財政投入比例,轉而向私營企業尋求更多的資金支持。三是信貸資金支持。如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推出“汽車產業資助計劃”,投入超過800億美元。四是稅收減免政策。


    為了鼓勵私人風險投資的發展,美國政府將風險投資企業的所得稅率由1970年的49%降至1980年的20%。美國稅法規定,對與高新技術有關的研究或實驗支出可直接扣除,不必作為計提折舊的資本支出。


    注重環境營造 打造產業生態


    為營造良好的制造業發展環境,美國多部門協同發力,從基建、能源、出口等多個領域綜合施策,推動美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保持在領先水平。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政策。例如,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發布了美國未來10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該方案的總花費超過1.5萬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出資2000億美元,其余部分將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二是能源發展政策。美國積極推動“頁巖氣革命”,并通過替代效應促使石油等其他能源價格下行。三是促進出口政策。例如,《重振制造業戰略的政策框架》提出,通過進出口銀行提供330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保險、直接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擔保等,用于美國制造的飛機出口。四是貿易保護政策。近年來,美國頻頻發動針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制裁,以保護國內產業發展。


    強調需求拉動 支持“買美國貨”


    美國是世界上政府采購制度體系最完備的國家之一,其政府采購規模居世界第一位,采購范圍也較為廣泛。目前,美國的政府采購分為貨物、研發項目采購和其他服務和工程項目采購。其中,貨物類采購中,基本囊括了《美國聯邦政府采購目錄》中的10~99項,約占采購整體規模的40%,另外,研發類項目包括了防御采購(包括防御系統和其他防御)、科技、空間發展和醫藥等項目,約占整個采購比例的15%,其他服務和工程約占整個采購的45%。在美國集成電路發展初期,政府采購比例一度達到94%。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政府實施實驗性激勵技術計劃,美國聯邦標準局與科學基金委,通過政府采購,刺激工業產業界參與研發項目,并在采購合同上明確提出促進技術創新的政府采購細則。近年來,美國對高新技術產品的購買為本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給我國的啟示及建議


    第一,更加重視部門之間協同。


    美國產業政策在執行過程中,更加重視多部門之間的協同發力,一項政策往往需要國防、勞工、教育、商務等部門聯合實施。如最近發布的《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三大任務共涉及到了國防部、能源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科學基金、航空航天局、勞工局、農業部、教育部等9個部門,各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共同支持產業發展。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國提出支持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現代金融協同發展,要求在產業政策制定實施過程中,明確產業主管部門和要素保障部門的職權,提升系統性和協作性,加強不同部門、不同地區間的協調配合,著力改變過去各部門間權責不清、資源分散等情況。


    第二,更加注重國際通行規則。


    美國是眾多國際組織、眾多國際條約的發起者和制定者,對于國際通行的貿易、補貼政策具有較深的了解,其在制定產業政策過程中,往往能夠巧妙避開各種補貼與反補貼訴訟,更能符合國際通行規則。


    近年來,我國的政府補貼、出口退稅、關稅措施等政策經常成為發達國家在國際市場攻擊的主要標的。隨著我國更深層次的參與全球產業分工以及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應當更加具有全球化視野,在政策制定實施中更加注重國際通行規則。一方面,學習美國的政府采購、稅收減免、銷售補貼、第三方資助等手段,強化財政補貼政策中的不可訴內容,合理規避反補貼審查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更多采用市場化和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手段。加快推動產業政策從結構性、傾斜型向功能性、普惠型轉變,在營造勇于創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上下功夫,構建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產業生態。


    第三,更加關注市場失靈領域。


    回顧美國的產業政策,幾乎每項政策都把技術創新、先進制造業作為重中之重,強調美國高科技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而這也是美國在全球持續保持頭號強國地位的重要支撐。


    未來,我國在制定并實施產業政策過程中,應把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放在制造業政策取向的優先位置,尤其是要下大力氣突破基礎性、重大原創性、需要長期投入的市場失靈領域。一方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補短板,重點聚焦國防軍工、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工業基礎領域發展需求,盡快組織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突破一批關鍵短板裝備,盡快扭轉重大短板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同時,加大集成電路、“兩機”、大飛機、新材料等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力度,抓緊研究啟動工業互聯網等新的科技專項,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另一方面,積極推進行業共性技術突破,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引導產學研用各方力量,集中突破具有基礎性、公益性的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加速科研成果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發展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