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禪城2019年上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儀式,設在禪城區張槎街道大富村整理出來的一處工業用地上。這里曾經是小作坊云集的一層低矮廠房,租金長年維持在每平方米10元左右,2016年大富村理順村集體經濟體制后,這塊土地用了8個月的時間快速完成拆遷平整。未來,這塊土地將成為村集體投資的華南科技裝備產業園(一期),高端產業項目華南高能激光產業園(佛山光城)將進駐該產業園。
一個村級工業園為何能夠快速整理出土地空間載體,又為何能夠順利引入總投資100億元的新興產業項目?這個外界眼中的“土豪村”近年來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大富村為代表,禪城村級工業園招商引資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近年來,禪城把村級工業園區改造提升作為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村級工業園示范改造項目帶動村級工業園區提升,引入一批綠色低碳高端產業項目。同時,禪城注重以禪城農村集體經濟“數字云圖”“禪城區招商載體一張圖”等現代技術手段,探索村級載體“新瓶裝新酒”做實鄉村產業振興,完善建立三級聯動項目管理機制,村級工業園載體的產業競爭力和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強。
“新瓶裝新酒”
8個月迅速整理出土地 區鎮村三級聯動招商
從張槎路旁這塊平整出來的土地上向東側望去,仍舊有大片的廠房和小作坊正在生產,東側地塊將是接下來華南科技裝備產業園項目的二期地塊,面積和容量將更大。上半年重大項目開工投產儀式結束后,這里將和一個總投資100億元,集成高能激光研究院、銷售平臺和制造平臺的高新技術產業華南高能激光產業園(佛山光城)相聯系。
這一龍頭項目落地禪城后,將開展高端激光芯片和高頻率光纖技術研發和應用生產,并致力于在禪城集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激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銷售平臺一期和高能激光研究院一期已落戶佛山高新區科技產業園,制造業平臺一期已選址張槎華南科技裝備產業園。該項目是軍民融合示范項目,而項目所在張槎街道,正是廣東省軍民融合科技產業創新試點鎮。
同一天,華南高能激光研究院宣布,試制成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首根單纖萬瓦級高功率光纖。這一成果打破國外對單纖3000瓦及以上高功率光纖技術和產品的壟斷,將為高功率激光器提供強勁的國產動力源。這個項目以及它將帶來的新興產業集聚效應,在佛山五區同時啟動的重大項目開工投產儀式上,備受關注。
“這不僅是一個‘騰籠換鳥’的項目,更是‘新瓶裝新酒’。”禪城區區長孔海文表示,與大富村這片村級工業園類似,禪城大部分的村級工業園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小型低矮廠房,發展到現在,這些物業載體亟需進行更新改造。
他表示,大富村委會主動作為,將此前由多個村小組作為舊物業主體的村集體土地,統一交由村委會統籌開發。在騰出200多畝土地空間的基礎上,這里將建成55萬平方米的大載體,從產業上來講,原來“大排檔”式的廠房變成了現代化的高端廠房,為承接更好的高端項目騰出了空間。
“這塊地原來有包括村委會、多個村小組在內的6個業主。”大富村委會主任譚啟鐮告訴記者,但該村從去年6月份開始,用了8個月的時間完成拆遷和土地平整。
載體騰出來后,能夠引入高端的新興產業項目,其實更是區鎮村聯動的結果。孔海文表示,去年禪城劃定了產業保護區,其實40%都是在張槎,張槎這里有佛山高新區禪城園,充分借力高新區的輻射帶動力,禪西的產業發展將成為高新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也都將成為高新區新的發展載體。
用現代經濟理念統一面對市場
村里“分蛋糕”為各經濟社“補身家”
張槎街道大富村,這兩年在佛山人的朋友圈里做過兩次“網紅”,不因為別的,只為“露富”。2016年5月10日晚上,一張支票圖片在佛山網友的朋友圈熱轉,收款人是佛山市禪城區張槎街道大富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支票金額為7.4億元,用途是“土地轉讓地價款”。“支票見過,但7億元的支票你見過沒?”一張支票,迅速讓大富村火遍朋友圈,并迅速被網民稱為佛山新晉“土豪村”。
2017年春節前的幾天,很多人已經開始為過年奔忙。一幅大富村分紅的截圖又出現在朋友圈里,每股分紅高達10萬元的賬目“亮瞎眼”,大富村再次因為“露富”成為“網紅”。
記者了解到,對于當時的大富村來說,“多年來拍出首塊地就被巨款‘砸中’,如果不從根本上理順機制,23億元的巨款到賬之日,也同樣是矛盾爆發之時。”大富村主任譚啟鐮表示。原來,大富村這個大家眼中的“土豪村”,其實一點也不“土”,他們利用這筆巨款理順了一級經濟制,謀求大富的“共富”方案。
今天的張槎街道大富村,是明清時期四大名鎮之首“佛山古鎮”西郊——“大富堡”的核心所在地。大富村戶籍人口5500人,含9個自然村,外來人口則超過萬人。一直以來,該村在禪城的村集體中,集體經濟處于中等水平。隨著城市西拓和季華北路的開通,該村的區位優勢凸現出來,2016年,毗鄰東平河邊的一塊近256畝的土地推出市場,最終被龍光地產拿下,土地出讓款總價達到23億多元。
在村民們看來,7億元的支票在網上被炒作,有點“大驚小怪了”。因為事實上,7億元只是該村收到的土地款首期。譚啟鐮告訴記者,在朋友圈里躥紅的分紅表格,其實也只是該村拿到土地補償款后第一次分紅的數據。
在村里看來,當時媒體的賬目算得很快,賣地23億元,按照5500名村民計算,每人分紅可平均達42.7萬元;還有媒體按照股份計算,最高每戶村民一次性分紅或超過百萬元!可在譚啟鐮看來,這塊蛋糕怎么分背后,其實是非常復雜的農村問題。他甚至有一個判斷——“按照當時的情況,巨款到賬之時,就是矛盾爆發之日。”
“村組分紅受益差別太大,有個村組每股可以達到一萬元,有的村組每股只有2000元。”大富村偉大經濟社一位村民組長告訴記者,盡管大家都在同一個村,村里早在1993年就成立股份制經濟,但由于土地位置不同,物業數量和折舊情況有著很大的差異,歷史遺留問題非常復雜,村組利益一直難以平衡,在新一輪發展中,怎樣謀求合作開發?究竟哪一部分土地優先開發?開發期的租金缺口誰來填補?新物業的租金增值部分怎樣分配?歷史遺留問題還未破解,未來發展的矛盾又凸現出來。
在近兩年來的工作中,大富村委會對于發展中遇到的現實阻力和矛盾,有著切膚之痛。
2014年張槎街道啟動“一村一公園”工程時,大富村力推富竹公園的改造提升,“因為要拆掉村級工業園、村民住宅、征收村民種植地等等,這個公園在建設過程中真是吵翻天,受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在譚啟鐮看來,村民的思想疙瘩不解開,不從根本上理順村集體的問題,土地出讓會帶來更多矛盾。
龍光地產所拍賣的地塊作為這么多年來大富村拍出的首塊地,蛋糕怎么分、能不能從根本上破解發展瓶頸,理順發展機制?
2016年5月,記者曾進入村子,實地走訪23億元“大金蛋”未發之前的情況,當時,大富村民的心態普遍是“壓抑著興奮,提高了警惕”。而對于這筆錢的分配方式,受訪村民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希望直接分錢。面對巨款,有村民向村委會提出“按人頭分”,有人提出來按照“戶頭分”,還有更多人傾向于按照股份來分。
“分錢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村委會著眼于撬動這筆巨款發揮更大的作用,那就是經過集思廣益反復論證,從根本上改變‘經聯社+經濟社’的二級經濟模式,為一級經濟鋪路,同時強化建章立制、規范發展。”借23億元出讓土地款的機緣,大富村選擇用現代經濟理念,以公司化的方式共同面對市場。
村委會最終決定,按照股份這一合法合情理的方式進行分配。土地、空置地、廠房物業甚至細化到磚混結構還是磚瓦結構等,全部由第三方公司進行作價,各經濟社資產全部進行固化,按照資產比例入股大集體,推行一級經濟制,集約利用土地,統一開發,為整村發展理順機制。這樣相對公平、并著眼于長遠發展的分配方案,最終2017年春節前后在村民中獲得普遍認可。
大富村“共富”
“騰籠”騰得干凈漂亮 新項目蓄勢待發
2018年年中,站在東平河邊的大富北工業園,這里聚集了300多家小規模的童裝、針織、五金企業。過于分散和復雜的集體土地權屬,難以讓每個人都滿意的村組利益,工業區里的“任性建筑”是這種狀態的證明——一棟白色廠房攔腰建在工業區的道路上,而這棟廠房外其實就是寸土寸金的東平河邊。
譚啟鐮在外經商20年后,2011年回到村里開始擔任村委會主任。“我們腳下的這塊地,廠房全部建于上世紀90年代,只不過有的廠房是一層,有錢的經濟社建起了三層廠房,這是我們經濟社的地,我就要在這里建房。”譚啟鐮說,當時的情況下要推改造,土地權屬卻涉及六個生產隊和村集體,土地權屬非常復雜,插花地多,低矮的廠房租金大概在每平方米10多元/月,消防、環保、安全生產等問題十分突出。多年來在謀劃啟動改造的過程中,卻因利益平衡問題難以推動。
在譚啟鐮看來,村級工業園提升和鄉村振興中,要理順發展機制,掃除發展障礙,做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幫助村民樹立長遠的眼光和觀念,謀求共同富裕的方案,是問題的關鍵。而這也恰恰是多地農村發展的死結,原本就沒有“出生紙”的舊廠房改造難提升難,連片開發、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更難。
記者看到了該村一份《大富村一級經濟實施方案(股東大會)》PPT,可謂是大富村謀求“共富”的方案。文件圖文并茂,詳細解釋了大富村為什么要走一級經濟?實行一級經濟會不會令村組沒有了話事權?
2016年整整一年時間,禪城區委農辦、張槎街道和村委會等一遍遍做經濟社代表們的思想工作,一場一場會議改變了黨員代表們的觀念,亮出未來規劃、明確發展預期、增強發展信心。在大大小小的會議上,村委會無一例外地解釋實行一級經濟的方案——“不是拿走經濟社的土地,實行一級經濟,是集約利用土地,統一開發,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村委會甚至用村里曾經的菜地、魚塘、自行車的圖片,對比了現狀的工業廠房、小汽車,帶著村民一起回眸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展望未來,村里應該是產業園區和商業文化綜合體、是以高鐵和飛機的“現代速度”謀求發展。2017年1月5日,《大富村一級經濟實施方案》實名投票表決大會上,村民們投出95.64%的贊成率,最終通過該方案。
“大大小小幾十場會議,目標都是為了說服村民樹立辯證的和長遠的眼光,現在各村組的發展不合并在一起,以后各村組的分紅受益差距會更大。現在收益高的村組,今后不一定有更多優勢,現在窮的村組,以后說不定會有后發優勢。”譚啟鐮說。
大富村詳細計算了各經濟社的土地使用情況,在推行一級經濟后,大富經濟聯社統籌管理各個經濟社的土地和地上物資產,實行“一級資產、一級決策、一級管理、一級分配、一級監督。”最終,通過設定合理的土地、地上建筑物、土地租金補償方式和補償標準,以令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有效平衡了各方利益,扎實推動了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實施。
按照規劃,226畝的大富北工業區園區,容積率將從目前的0.8左右提高到3.5左右,面積從11萬平方米擴展到54萬平方米,項目將打造成為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高端的、綠色低碳的主題產業園區,村集體也將有更大的承載力來引入高端制造、信息產業等,提升產業形態,引導產業上樓,實現可持續發展。預計村集體收入增幅將達到5倍以上。而新的產業園平臺華南科技裝備產業園,預計7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與此同時,大富村污水管網項目、自來水管網更新項目等等,都迎來了新的表決效率和動工效率。該村還計劃聘請專業的規劃公司為全村制定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總體提升的規劃。
【記者】閻鋒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