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超越自然的可能嗎?我想是有的。”美國激光學會主席鐘敏霖教授在5月8日召開的2019世界激光制造大會上介紹超快激光在納米結構制備上的創新應用時感慨道。
作為為期3天的第十三屆中國 (深圳)激光與智能裝備博覽會首場會議,2019世界激光制造大會匯聚了來自美國、俄羅斯、瑞士、立陶宛、比利時、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位海內外光學、激光行業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代表與會演講,深度剖析全球激光產業現狀,探討企業與行業的戰略與前景。

據鐘敏霖介紹,通過超快激光制造微納米結構,可以改變材料特性,制造防霧玻璃,疏水材料,提高水制氫的效率。 “通過學習自然生物的微觀結構,用激光技術設計納米結構,達到超越自然的目的。”
超快激光的研究快速發展得益于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CPA技術,即一種能夠放大激光強度的技術,隨著這種技術的應用,人們使用激光的強度革命性地提高,帶動了特殊材料精密加工,超快動力學研究發展。但激光不僅僅應用在高端領域,這個被譽為 “最快的刀,最準的尺”的技術廣泛應用在工業生產、醫療衛生、通信、軍事等方面。
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高級副總裁雷那茲表示,到2022年,預計全球激光技術市場規模將達到153.8億美元,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機遇。
在過去的幾年,我國激光行業發展迅猛,據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統計,2018年中國國內激光加工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2017年的數據為430億元),同比增長16%。激光行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國制造業在過去10年的狂飆突進,相對于傳統工具,利用光熱效應的激光加工速度快,表面變形小,可應用于多種材料的特點優勢明顯。隨著國產設備的不斷進步,很多激光設備實現了國產替代,而更好的本土化配置和服務降低了激光設備成本,一些工業制造領域開始規模應用。
“與芯片、航天發動機核心技術設備相比,我國激光產業與國外相比,技術差距并不大。”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光谷激光行業協會會長朱曉認為,激光加工正逐漸從特種加工拓展到通用加工,為此需要激光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激光加工已經到了廣泛應用的時代。
在博覽會現場,有200家知名激光品牌展示各類激光切割/焊接解決方案,包含了先進激光技術、激光精密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產品、光學材料及元器件。深圳市人大副主任、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蔣宇揚,深圳市工業與信息化局副局長高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廣東省激光行業協會會長侯若洪和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高級副總裁雷那茲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國內制造行業各協會的領導、國外激光協會專家及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博覽會開幕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