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未來激光行業發展,金運激光在6月10日披露的機構調研記錄中透露,公司銷售為國內和國外各占半格局,市場風險不集中,國外客戶觸及60余個國家,貿易戰影響有限;而公司較早進入3D激光熔覆領域,無論是技術、市場方面都有儲備,有利于逐步發力。
多措施分散風險
據了解,激光產業鏈從上游-中游-下游-終端可分為四大環節。其中個上游為核心器件;中游激光器,包括光纖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其他固體激光器等;下游包括激光切割、激光打標、激光熔覆、激光3D打印、激光顯示等;終端客戶包括汽車制造業、3C電子等。
金運激光業務包括兩大塊,則高端數字激光裝備制造即工業智能板塊、智能零售終端即商業智能板塊。6月10日披露的機構調研中,金運激光透露,激光業務為公司保持穩定增長的板塊,正常按年20%到30%幅度業績增長,以打造產品競爭力為著重點,做深細分市場。工業智能板塊的快速擴張,采取內生基礎上有協同的外延并購方式,合適的標的將在智能制造相關的領域收集。
商業智能板塊上,金運激光通過開發智能零售終端設備為新零售應用方全方位賦能,從而全力打造的新利潤增長點。
目前在硬件方面,金運激光研發出第六代智能零售終端;軟件方面,比較有特色的精準營銷策略平臺“上帝之眼”,系應用人臉識別、 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的技術,對線下的人貨場時進行精準匹配、促進銷售、提高成效的一款軟件,最新版本已開始應用于線下一些點位,后期將根據積累數據進行迭代優化以達到設計要求。
面對市場不確定性,金運激光指出,公司激光業務產品有明顯細分特點;設備行業涉及柔性材料和金屬材料,行業風險有一定分散;銷售為國內和國外各占半格局,市場風險不集中,國外客戶觸及60余個國家,貿易戰影響有限;公司較早進入3D激光熔覆領域,無論是技術、市場方面都有儲備,有利于逐步發力。
智能零售終端業務上,金運激光表示,公司從自身優勢出發,立足為新零售賦能,從設備硬件和軟件、服務等方面實現獲利,一定程度上回避下游運營投入風險。零售行業廣泛,長期來看應用打開后復制空間大,客觀上可期更好更快速的業務增長。
激光產業鏈公司批量上市
今年一季度,金運激光實現營業總收入3995.91萬元,同比減少29.41%;凈利潤332.79萬元,同比減少22.10%。公司解釋,下游行業不景氣且 使部分客戶延長假日時間,訂單不及去年同期;同時公司繼續進行業務的產品結構調整,要進一步聚焦于高毛利、高技術含量的設備產品,產品升級中訂單結構及總量有一定的過渡波動。
統計顯示,2018年前,A股激光產業鏈上市公司數量相對有限,主要包括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福晶科技、光庫科技、光韻達、金運激光、亞威股份等。
國金證券指出,以2018年6月國產激光器龍頭銳科激光創業板上市為標志,激光產業鏈相關公司迎來批量上市的機遇期。經粗略統計,光峰科技、 帝爾激光、創鑫激光、杰普特、鉑力特、柏楚電子等激光產業鏈公司即將登陸創業板或科創板。激光產業鏈公司批量上市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機加工到光加工時代的一次產業升級趨勢。
機構預計,2025年中國激光裝備規模將超1300億元,激光器規模有望達250億。2016、2017年為上一輪激光行業上行周期。自2018二季度以來激光行業下行周期已持續近4個季度,2019一季度激光器行業同比下滑17%。國金證券預計,5G、光伏、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行業投資帶動新一輪激光需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