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破局者:海信激光另辟路徑,打破日韓技術壟斷局面

    星之球科技 來源:艾瑞集團2019-06-13 我要評論(0 )   

    美國一紙禁令,我國216家公司被納入實體清單,華為、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中國知名創新企業遭遇“極限施壓”。一夜之間,華為海思“

    美國一紙禁令,我國216家公司被納入實體清單,華為、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中國知名創新企業遭遇“極限施壓”。一夜之間,華為海思“備胎”轉正,“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華為海思一封公開信擲地有聲。

    前有“中興事件”,現有“華為事件”,中國制造業接連吃著“啞巴虧”,核心技術長期依賴于進口“買買買”,被國外巨頭牽著鼻子走。在此之前,科技自立對企業來說只是一種選擇,經此兩個事件,給中國制造企業發出了警示:科技自立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必經之路。

    在科技自立的這條路上,華為其實并不孤獨。中國彩電品牌還有號稱彩電界的華為——海信堅持“科技立企”這一發展戰略,多年前就堅定地選擇了自主研發激光顯示技術,打破了原來在顯示技術上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讓中國品牌首次在新型顯示技術上掌握了核心技術,實現了產業化,真正掌握了電視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14.jpg

    (海信“科技立企”)

    1

    受困:“空心化”的局

    一直以來,中國制造業雖大卻不強。中國制造業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走得磕磕絆絆,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中國制造業的核心技術沒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特別是高端電子元器件大部分仍來自于進口。在全球化之路,面臨復雜的國際形勢,有時并不能遵循著正常的經濟和產業規律。長此以往,難保不會出現一些科技封鎖的“黑天鵝”對產業和企業造成傷害。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如果沒有關鍵的核心技術支撐,在產業化過程中就會變成“空心化”,企業就會陷入困境。

    在中國彩電業,過去的30多年發展歷程中也一直面臨著這個問題。1958年天津712廠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電視機,此后的幾十年間,歷經了電視黑白顯示技術、彩色CRT顯示技術和液晶平板電視技術。在CRT顯示技術時代,中國品牌只能做整機生產,不掌握核心技術,依靠打價格戰,把利潤都讓給了外資品牌;在液晶平板電視時代,電視整機成本占比80%的液晶模組和核心顯示技術,全被日韓臺面板廠掌控,中國品牌沒能把握到戰略方向;如今,OLED電視作為彩電中的明星產品,很多中國彩電品牌也加入到OLED的陣營中,但LGD是全球大尺寸OLED面板的唯一提供商,目前中國還不具備量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能力。

    5c93488f4f6148dc8de2bbc0ea770369.jpeg

    (CRT顯示技術時代)

    中國上百家電視企業在這30多年中飽受缺乏核心技術困擾,受制于國外巨頭,外商一方面賺取了中國企業大額的利潤,另一方面還沒能從心里上認可中國企業。中國彩電龍頭企業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對此深有感悟,周厚健有一次去國外參展,一家外企負責人對他說,用他們的模組,中國廠商只要安裝四顆螺母就可以了。原來在外商眼中,中國廠商就是個組裝廠。周厚健覺得,那是中國上百家電視企業都應該感到恥辱的一幕,他暗下決心,外國人能做的,中國人也能做,而且還會比他們做得更好。周厚健回國之后立刻調集資源,用幾年時間,帶領海信研制出國內第一條電視液晶模組線,打破了對國外的依賴。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32.jpg

    (彩電面板商仍被日韓壟斷)

    但在液晶平板電視的核心技術上,日韓面板廠商構建的技術壁壘仍堅不可摧,中國廠商現如今仍無法突出重圍,而OLED顯示技術成本高、技術不成熟并且難以大規模產業化,短期之內難以市場化推廣。除了OLED之外,目前還有一些新型顯示技術比如QLED、Mini-LED、Micro-LED等,這些尚在演進中的前沿技術,中國品牌并沒有主導權。

    作為中國彩電界的“元老級”人物,周厚健也在思考中國彩電業的發展走向,如何打破“空心化”這一困局?正面“開杠”短期之內無法突圍,是不是能獨家開辟彩電產業升級換代的新路徑?在他起了這個念頭的2007年,在沒有國際先例的情況下原創一個品類,對中國彩電產業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07年,周厚健發現了激光顯示這一新型技術,激光顯示技術是全新一代能夠實現超大色域、超高分辨率和超大屏幕的光電顯示技術。與液晶電視相比,激光電視的色域覆蓋率從62%提高到90%以上,色彩表現能力更是其3倍;此外在價格、重量上僅為同尺寸液晶電視的十分之一,功耗則是液晶電視的二分之一。同時,比起OLED,激光電視性價比高、產業化成熟、符合家庭超大屏需求的激光電視,更適合擔當彩電產品升級換代的角色。

    至此,海信在激光顯示技術開啟了十二年的技術探索之路,成了這一技術路線最堅定的執行者。在整個中國家電行業中,海信是公認的技術派,包括ULED技術的深度研發、芯片技術等領域都在業內領先,在海信的基因里,科技立企已經深入血液骨髓,海信認為,唯有堅守以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才能從“空心化”的困局中跳脫出來。

    2

    破局:挺進價值鏈上游

    在新型顯示技術上中國品牌首次掌握核心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擺脫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真正掌握電視產業發展的主動權。海信作為這一新型顯示技術——激光顯示技術的典范代表,多年來深耕激光電視領域的戰略布局,自主研發,形成技術和制造壁壘,對于中國彩電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36.jpg

    (海信研發投入大,全球有15個研發中心)

    自2007年開始,海信著手研發激光顯示技術,在此之后海信一直摸著石頭過河探索技術路線。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地試錯了四年,海信的研發團隊才確定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鏡頭+抗光屏幕”這條激光電視技術路線。從實驗室技術模型到樣機、從樣機到可量產的產品,海信又用了三年,直到2014年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發的100寸超短焦激光電視,歷時七年才讓這項獨立研發的技術變成了一個可量產的產品,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至此,海信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電視顯示技術的長期壟斷地位,對穩定中國彩電行業有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

    以激光電視中的部件光學引擎鏡頭為例,為了打破國內品牌大多數直接從國外買鏡頭的做法,海信實現從研發、設計到整機生產制造完全自主運營,鏡頭裝調精度標準更是嚴苛到5微米,相當于誤差不到一根發絲直徑的1/20。這5微米,經歷了數百次調試和積累,從最初組裝5次合格,一天產出5臺,到現在一個月幾百上千臺。從這5微米的故事可以想象,自主掌握整機70%的制造話語權,對海信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研發工程師們12年日日夜夜的汗水,是量變到質變的累積。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21.jpg

    (科技自立不是悶頭研發,而是開放合作)

    專利申請量的多少很大程度體現了科技領域的成果,在激光顯示技術領域,海信已申請700多項專利,極大程度地驗證了海信在該領域的技術水平。海信在激光顯示領域核心的激光光學引擎已實現可100%自主研發設計,從研發、設計到整機生產制造完全自主運營。

    科技自立不僅是悶頭研發,也并不是要徹底排外,而是既開放合作,又獨立自主,才能實現多贏,作為激光電視的龍頭企業,海信更是牽頭開展了激光顯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不余遺力地推動行業的發展。

    在產業方向上,海信在與德州儀器合作的基礎上,同時在激光光源技術、光機模組、整機制造等方面掌握關鍵技術,推動激光電視作為下一代電視方向發展。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25.jpg

    (科技給人帶來便利)

    再到應用方向上,海信與長虹、PPTV、堅果、峰米等企業一道,以開放、合作、共贏的態度,針對技術進行合作共享,與其他激光電視品牌公司構建價值共同體,把激光電視帶給用戶的價值理念普及到中國14億用戶乃至全球用戶。

    微信圖片_20190612131840.jpg

    (激光電視是彩電升級換代的主角)

    產業供應鏈分工在全球化時代是必然的趨勢,中國制造業從中下游的整裝到核心技術的掌握,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中國科技創新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進步。但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角,需要爭取挺進產業價值鏈的上游,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和主導權,這樣才能從根源上破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困局。惟有如海信所走的路一樣,科技自立,一步步向產業價值鏈的上游挺進,雖過程漫長,但沒有別的選擇。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海信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