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中科院光電所在超構表面器件高效設計和大面積加工方面取得進展

    rongpuiwing 來源:中科院光電所2019-07-17 我要評論(0 )   

    超構表面(Metasurface)作為一種人工二維材料,利用亞波長尺度的單元結構與入射電磁波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對電磁波振幅、相位和

    超構表面(metasurface)作為一種人工二維材料,利用亞波長尺度的單元結構與入射電磁波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對電磁波振幅、相位和偏振的高效調控。相較于傳統器件,超構表面具有低剖面、高集成度以及多功能化等優勢,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雖然超構表面在理論設計和加工制備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該領域仍然面臨諸多問題和制約。在器件設計上,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撐,超構表面單元結構的優化主要依賴于利用仿真軟件進行參數掃描,再通過設計者的專業知識對結果進行選取。這種方式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而且所得的結果通常為局域最優解,從根本上限制了超構表面器件的響應。在器件加工上,由于超構表面單元結構的特征尺寸都為亞波長量級,如何在大面積的基底上加工高質量的單元結構也是超構表面器件實用化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以上的問題,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理論設計和加工制備兩方面出發實現了一類超構表面器件的高效設計和大面積加工。在理論方面,通過對單元結構間的電磁場進行理論分析和計算推導,創新性的提出了懸鏈線電磁模型。通過該模型可以建立幾何結構和對應電磁響應的直接聯系,而不需要借助其他的仿真軟件。在此基礎上,針對特定的器件響應,利用遺傳算法進行反向設計得到單元結構的幾何參數。該設計方法可以大幅度縮減器件的設計時間并且實現器件效率最大化。在加工方面,提出了分布式曝光的加工工藝,發展了一套適用于大面積、高精度、基于柔性基底的加工流程,可以在米級的基底上加工特征尺寸為微米量級的樣品。在以上兩方面突破的基礎上,設計和加工了大口徑薄膜吸波器和天線,器件的響應都遠超同類型器件并且接近于理論極限,有望推動超構表面器件的實用化進程。



    轉載請注明出處。

    表面器件中科院光電所高效設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