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業機器人步入平穩發展期的同時,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正成為行業布局的熱點。來到正在舉行的“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人們不難感知機器人產業的新“風向”。
作為本屆工博會的系列展會之一,機器人展吸引了形形色色的機器人“同臺競技”。
協作機器人強調機器與人“并肩作戰”,是中外廠商競爭的重要賽道。此次工博會,蘇州艾利特機器人有限公司攜工業小六軸機器人E167和六關節協作機器人EC612亮相。
“制造行業正面臨產品需求多樣化的挑戰。‘大規模生產’轉向‘大規模定制’,對生產工藝的通用性、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艾利特機器人首席執行官曹宇男博士說,順應制造方式柔性化的趨勢,艾利特選擇了協作機器人作為今后的產品和技術方向。
作為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總部位于丹麥的優傲機器人公司也在本屆工博會上發布了全新的優傲機器人UR16e。除有效載荷達16公斤外,這款機器人還具備快速部署、編程簡單、占地面積小等多項優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表示,伴隨智能機器的應用領域由重工業向消費領域逐步延伸,工業機器人產業正呈現輕工業化、協作化和服務化三大趨勢。
移動機器人正讓工廠和物流變得更“聰明”。在激光雷達和多種傳感器融合定位導航技術的配合下,艾派科技推出的移動機器人(AGV)可實現背負、頂升、牽引、輥筒移載等多種搬運模式,還能與機械臂配合,組成“有手有腳”的復合機器人。
艾派科技AGV總監朱光宇介紹,高性價比、易部署、易操作的AGV產品和智能無人搬運解決方案,能極大地提升生產和物流的效率。
來自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AGV銷量為29600萬臺,市場規模達42.5億元。保守估計未來5年AGV銷量復合增長率可維持在約25%,考慮技術進步帶來的降價因素,5年后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達140億元左右。
擁有了靈活的“手腳”,移動機器人還需配上聰明的“大腦”。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聯合快倉智能等多家科技公司展示了Rlom主動式逆向物流平臺系統,包含全生命周期追溯跟蹤、產品矯正、大數據分析等八大系統。
快倉智能相關負責人周元英介紹,快倉為這一系統提供了智能搬運、分揀解決方案及智慧大腦操作系統,大幅提升了分揀的效率和準確性。
艾派科技總經理特別助理葛昌霞表示,伴隨機器人及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的不斷成熟,“手、眼、腳、腦”全面機器人生態系統將助力物流行業和制造企業智能化升級。
“歡迎蒞臨東元集團。東元解決方案為您實現更智能化的未來!”臺灣東元電機集團特意為此次工博會安排了一位機器人“導覽員”。憨態可掬的小家伙會帶著觀眾瀏覽展區,介紹展品并進行互動交流。
據東元電機自動化暨智能系統事業部專案經理吳長林介紹,這臺導覽機器人將很快在臺灣的博物館、美術館等場所“上崗”,未來也有望服務于大陸的文化旅游產業。
送餐取餐送快遞,迎賓導航運行李……工博會現場,形態、功能各異的服務機器人為觀眾描繪了智能化的“未來生活”場景。
今年8月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可達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分別達到57.3億美元和22億美元。
而在吳長林等業界人士看來,伴隨消費升級的步伐,機器人產業或在未來兩年迎來“黃金交叉點”,服務機器人增速有望超越工業機器人,成為機器人“軍團”中最具發展潛力的組成部分。
文章來源:新華社
圖片來源:激光制造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