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科學家成功研發新型納米激光:比人的頭發薄約一千倍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2019-09-25 我要評論(0 )   

    近期由美國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激光,在對人體幾乎不產生損害的情況下植入到生物組織中。研究團

    近期由美國西北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組成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激光,在對人體幾乎不產生損害的情況下植入到生物組織中。研究團隊測量的厚度不到150納米,而且所需要的功率也非常小。團隊希望進一步對該激光設備進行優化,從而為神經系統疾病和疾病診斷開辟新的療法。




    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在研究如何利用光來改善患者的各種癥狀。這些措施包括,使用各種激光療法來攻擊癌細胞,在“脆弱區”(delicate areas)清除患病組織,清除可能引起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帕金森氏癥的有毒腦蛋白等等。

    不過激光在檢測癌癥和其他疾病上也有巨大的潛力。例如,今年早些時候,阿肯色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工具,該工具使用激光加熱血液周圍循環的腫瘤細胞,使其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測。

    該科研團隊新開發的設備主要由玻璃制成,厚度在50至150納米之間,比人的頭發薄約一千倍。以前,在開發這種規模的激光器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是它們通常需要紫外線來為其供電,這并不總是理想的。

     

    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學副教授P. James Schuck說:“這很糟糕,因為人們如果想要在非常規環境下使用小型激光器,極易受到紫外線和低效操作所產生的多余熱量的損害。”

    于是Schuck和他的團隊重點關注了稱之為“photon upconversion”(光子上轉換)的過程,在該過程中,低能光子被吸收并引導到具有更高能量輸出的單個光子中。通過這樣做,研究人員將低能生物相容的紅外光子轉變為可見的激光束。

     

    西北大學Weinber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化學教授Teri Odom表示:“我們產生的納米激光是透明,但是當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光泵浦光時,可以產生可見光子。這種連續波、低功率特性將打開許多新應用,尤其是在生物成像領域。”

    研究人員表示除了人體之外,這種納米激光還可以在其他高精度、高密集的領域使用,例如量子電路和微處理器。

    該小組的研究發表在 《自然·材料》 雜志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型納米激光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