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簽署了合作開發超大功率激光,爭取在該領域領先全球。
中俄兩國在科技領域具有重要的戰略伙伴關系,兩國在70年雙邊合作中,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大規模設施開發和人員交流方面見證了許多巨大成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俄科院應用物理所在激光技術的國際合作有利于中俄攜手占據世界激光領域的領跑地位。中科院期待看到中俄科技合作不斷蓬勃發展。兩院希望依托該激光聯合實驗室,兩院之間在強場激光、激光等離子體等合作領域繼續合作,使合作領域的研究達到世界領先。
俄羅斯科學院院長謝爾蓋耶夫還表示,兩國之間的激光技術并不相同,這次的合作能夠讓兩國取長補短,最終研制出兩種100拍瓦級的激光。
現代激光武器可分為激光戰術武器、激光致盲武器、激光戰略武器三大類別,前兩種在當下是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發展,只有激光戰略武器卻一直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難關。激光戰略武器可以用于反衛星、反洲際導彈,也是唯一一種最類似于科幻片中激光武器的存在。
現今激光戰略武器一直停滯不前的原因就是因為功率不夠,現有的技術在將低能量光束轉換為高能量光束方面效率過低,導致其威力始終達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說現今一旦有哪個國家先一步破解功率問題,那么其就能夠完全搶占到激光戰略武器發展的先機。
在前一段時間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的研究院毛江高帶領自己的團隊合成了鍺酸鹽倍頻晶體,據說該晶體作為激光發射裝置的載體的話,能夠將其威力增強14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