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向日葵 一家典型光伏企業之死

    星之球科技 來源:能見Eknower2019-12-16 我要評論(0 )   

    近日,向日葵接連發布40余份公告,宣布了變賣光伏資產等事宜。公告顯示,向日葵旗下主力光伏企業向日光電和聚輝新能源兩家光伏公

    近日,向日葵接連發布40余份公告,宣布了變賣光伏資產等事宜。

    公告顯示,向日葵旗下主力光伏企業向日光電和聚輝新能源兩家光伏公司的股權將全部被出售,買主為向日葵投資。

    在公告資產出售的同時,向日葵還發布了一則《關于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會計差錯更正公告》,稱“自查發現,因工作人員疏忽,在編制報表過程中,對向日葵(德國)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應收賬款的預期信用損失預計不夠精確,需進一步補提壞賬準備;未能準確核算向日葵(盧森堡)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羅馬尼亞XPV電站的損益。”

    這意味著,因上述會計差錯,向日葵應補記第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5371萬元,同時導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向日葵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由2971萬元調整為-2434萬元。

    而如果公司2019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經審計后年末凈資產仍為負,屆時公司股票可能面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在光伏行業摸爬滾打十余年、卻在行業臨近平價上網的時刻出清了全部的光伏資產,這家“向陽而生“的光伏企業,最終時刻面臨的卻是出乎意料的“死亡”結局。

    光伏業務日薄西山

    向日葵為一家創立于2005年的老牌光伏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擁有多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制造、光伏電站投建等產業鏈完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10年,向日葵在創業板上市,當年實現凈利潤2.51億元,位列中國光伏十大電池廠商。

    然而,這份光輝成績卻被定格為永恒的最高點。自此以后,向日葵的業績持續跳水,上市第二年凈利潤3484萬元,第三年虧損3.57億元。2018年,向日葵營業總收入6.57億元,同比下降57.04%,凈虧損11.33億元,同比降低4879.84%。

    根據向日葵最新修正的2019年三季度報,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向日葵虧損已達12.63億元,虧損主要來源于光伏業務。

    在2018年年報中,向日葵曾表示,受國外雙反政策、國內“5·31”補貼政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與此同時,向日葵還曾遭另一光伏企業振發集團拖欠貨款。

    面對持續虧損,向日葵并未坐以待斃,自去年7月,向日葵便開啟自救之路,進行了一連串的資產拋售。

    先是擬以5.44億元的價格將全資子公司優創光能100%股權出售給關聯方優創創業;又將評估價值987萬元的多晶鑄錠爐和多線切片機、焊接機、層壓機等光伏相關資產出售給袁超等10名交易對方;此后,向日葵將位于浙江優創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屋頂上并為其所使用的4.1MWp屋頂光伏發電設備及車輛以人民幣2203萬元的價格出售。

    另外,向日葵擬核銷部分無使用價值的非專利技術,擬核銷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值合計1.14億元,賬面凈值1711.62萬元。

    通過出售資產和資產核銷,向日葵預計減少公司2018年度的凈利潤合計約為7921.62萬元。

    2018年8月,向日葵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貝得藥業100%股權。但這一資產重組的交易事項未獲得證監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委員會審核通過。

    經過資產拋售,又遭遇資產重組被否,公司經營也未出現明顯改善,向日葵在今年選擇徹底剝離光伏業務資產。

    “公司從事光伏行業多年,主要管理人員具有豐富的光伏電池行業經驗。然而,隨著近年來光伏政策的不斷調整,加速了‘平價上網’的實現,公司面臨產品毛利率持續下降的風險。為此,公司管理層密切關注行業動態及政策導向,審慎決定處置光伏相關業務。”

    向日葵表示,在光伏資產交易完成后,向日葵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將由94.04%下降至71.80%,有利于扭轉上市公司虧損局面,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將得到恢復和提升。而在此之后,公司會聚焦醫藥制造業。

    定位失敗+海外遇挫

    除了整個行業的動蕩,令向日葵從巔峰跌落谷底的,還有很多自身因素。

    2010年以前,光伏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能源產業之一,但在公司上市后,光伏產業的國際形勢面臨僵局,同時整個產業迎來了擴張過快、產能過剩的局面。

    2012年開始,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光伏企業采取“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同年5月,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中,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傾銷稅。

    對向日葵造成的直接影響是,2012年和2013年海外營收部分近乎腰斬,下滑幅度分別達到41.92%和48.15%。而向日葵的海外收入在2010年,曾達到21.88億元。

    具體到光伏產業鏈端,隨著單晶硅片性價比優勢逐步顯現,市場主流品種已經由多晶逐漸切換為單晶。而隆基、中環等單晶巨頭的技術和擴產動作飛速,造成單晶硅片技術和產量不斷提高。而多晶產品的生產商,未來的生存狀況恐不容樂觀,向日葵便是其中之一。

    若想徹底改變這一局面,則需要切換原本的業務軌道。而單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生產設備完全不同,作為重資產行業,改變需徹底更換設備,以及大量的研發投入。

    但是,在研發方面,向日葵近年的投入反而越來越少。財報數據顯示,近六年向日葵研發支出占收入比重在3%上下浮動,始終低于行業均值,近兩年研發支出更是分別同比減少29.04%和55.88%。

    從實際情況來說,更換設備更是沒有條件進行。在2018年的11.46億巨虧后,向日葵家底已被掏空,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負債率已經達到87.84%,成為行業最高值。

    截至2019年9月30日,向日葵貨幣資金余額1.849億元,短期借款3.963億元。

    產業風險

    多種因素疊加,向日葵業績每況愈下。事實上,不單單是向日葵,當前光伏產業洗牌加速,企業的風險正在不斷聚集。

    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超過1400億元,補貼資金缺口巨大及撥放不及時,嚴重制約了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而這種壓力,在光伏產業鏈中正在層層傳遞。

    在硅片環節,僅隆基股份和中環股份兩家企業產能就占據總體產能的67.81%,由于持續的成本降低壓力,2020年,更多小的硅片企業將很難生存,加速被清退出場。

    組件環節,寡頭趨勢同樣不可阻擋。業內人士表示,受前幾年利潤爆發式增長影響,光伏企業數在3年內翻了2番,目前中國有400多家光伏組件企業,而真正需要的不超過10家。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在近日演講中指出,國內光伏市場,今后高效產品產能將增加,頭部企業生產規模會越來越大,產業競爭程度將進一步提升;產業整合將持續推進,部分不具備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步退出光伏市場。

    實際上,當下已經有部分光伏企業的發展陷入了困境,其中多數都是和向日葵一樣的老牌光伏企業。

    海潤光伏在2012年-2018年7年間連續累計虧損達75.16億元,今年7月12日宣布退市;成立15年的興業太陽能,在“531新政后第一個債務暴雷;去年11月26日,大海集團在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江西旭陽雷迪,近期也不斷被爆出停產、裁員、員工維權、破產重整等新聞……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隆基、通威、正泰、中環等企業,依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隆基股份在2019上半年凈利25.58億元;正泰電器35.92億;通威股份20.19億;中環股份6.32億。

    究其原因,隨著行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的趨勢明顯,在規模、技術等層面占據優勢,同時在整體供應鏈上都形成獨特的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更容易立足市場。反之,先進技術替代落后技術,失去競爭力的公司退出是必然。

    “531”政策后,資本規模化進入光伏產業,無競爭力企業規模化破產。2019年,產業進入了更深層次的調整,政策的清晰導向與市場的壓力,聯合推動了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產業及社會資源也加速向頭部企業聚攏和集中。

    未來,在這個“剩者為王”的行業,或將有越來越多的“向日葵”與我們揮手告別。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光伏企業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