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網綜合報道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能產生世界上最短波長激光的設備,一位諾貝爾獎得主預計這一突破將導致全球制造業的巨變。
激光用于精密設備和儀器,包括醫療和制造工具。名古屋大學和朝日Kasei公司的科學家團隊稱,激光波長越短,切割就越精確。
研究人員說,他們用半導體制造了一個激光發生器。該裝置可以產生波長為271.8納米(1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的激光。2008年報道的半導體設備之前最短的波長是336納米。該激光設備預計將與微型內窺鏡結合,可用于多種用途。
名古屋大學工程學教授、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團隊成員Hiroshi Amano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微型設備設備將徹底改變全世界的制造業。”
該團隊為該器件開發了高質量的氮化鋁基板,從而降低了電阻。世界上最短的波長是在常溫下記錄的,脈沖電流為50納秒。該設備目前只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光。該團隊計劃在幾年內改進該設備,未來計劃投入市場。來自:北青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