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郭劍烽 通訊員 季超 孫凌)“通關速度比原先快3倍,無需保證金,客戶對我們的滿意程度大大提高!”日前,隨著15臺維修好的測距儀經嘉定出口加工區順利出境發往美國,上海禾賽貿易有限公司物流主管鄭誠懸著的心終于放下。這是在上海特殊監管區域內開展的全國首單激光行業保稅維修業務,也是嘉定出口加工區主動對標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積極創新保稅制度、推進貿易便利化的實際舉措,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圖說:嘉定海關指導企業辦理保稅維修業務。上海海關 供圖(下同)
什么是保稅維修?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特殊監管區域內,依托保稅政策,對來自境內外的部件損壞、部分功能喪失或出現缺陷的貨物進行檢測或維修,并復運出境(區)的經營行為。此前,上海關區特殊區域的保稅維修主要涉及航空發動機、筆記本電腦等傳統領域,更為精密的激光行業則是首次試水。
作為全球領先、國內前三的3D傳感器(激光雷達)制造商,禾賽科技的產品線包括用于無人駕駛和機器人的激光雷達以及用于能源行業安全巡檢的激光遙測系統等。其客戶遍布全球18個國家,國外業務占總業務量的七成。“高科技產品更新迭代迅速,加上客戶使用、運輸導致的損壞,產品運回國內升級、維修的需求很多。”鄭誠介紹,尤其是公司2018年下半年完成技術突破和設備升級,實現了大規模量產之后,升級、維修的需求量爆發式增長。
此前,禾賽科技出口傳感器的維修服務按照傳統的修理物品模式進行,每次僅進出口通關就要花十多個工作日(進口7-9個工作日,出口3-5個工作日)。走完一整套程序加上維修時間,兩三個月是常事。而且,每次還需要向海關繳納保證金,最多時累計積壓超過了1000萬元保證金,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影響。種種因素疊加,導致禾賽科技的維修業務成本高,周期長,無法滿足國際客戶的時效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境外業務的發展。產業鏈“微笑曲線”的笑容不那么燦爛了。
圖說:企業在車間為無人駕駛汽車安裝激光雷達。
在一次座談會中得知企業“痛點”,嘉定海關主動與企業對接協調,對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瓶頸解剖麻雀、逐一梳理、共同研究,指定熟悉業務的青年骨干作為聯系人,量身定制了針對該企業的保稅維修監管新模式,提供了全流程業務指導。很快,禾賽科技在嘉定出口加工區設立了檢測維修中心,并試點了首單測距儀的保稅維修業務。
“優勢太明顯了!”鄭誠介紹,在保稅維修模式下,企業無需提交審批材料和海關三級審批,貨物查驗率由過去的100%驟減至5%,手續、流程大為簡化。時間成本上,進境和出境各自只需1-2個工作日,壓縮了2/3以上;經濟成本上,無需繳納保證金,境外采購維修用設備還可享受免稅政策。“這些利好,對我們完善售后服務、提高品牌形象、參與國際競爭都大有助益。”
作為聯絡人的嘉定海關保稅監管二科副科長楊承虎介紹,近年來,上海關區申報進境維修的激光產品貨值逐年上升,由于激光傳感器等產品出口美國市場比例較大,企業選擇在特殊監管區進行保稅維修,還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中美經貿摩擦加征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給企業長期發展帶來穩定預期。
圖說:激光雷達生產線上的自動化高精度設備。
嘉定海關關長姚衛東則更關注對于整個區域經濟轉型帶來的動力:推動激光技術和智能傳感器等一系列高附加值新興產業的發展深耕,由加工制造環節延伸到后期檢測維修服務,形成以生產訂單帶動維修訂單、以維修訂單促進生產訂單的良性循環,企業的紅利也順勢向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這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優化貿易方式,鼓勵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推進維修、再制造、檢測等業務發展的具體落實,也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未來發展的趨勢所在。
按照海關全面深化改革2020框架要求,嘉定出口加工區成功走通了上海關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兩步申報”的第一票,也積極為細化“兩區優化”措施落地做好準備。下一步,嘉定出口加工區將以保稅維修業務創新為契機,繼續打好“組合拳”,發揮政策的疊加優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轉型升級為綜合保稅區而不懈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