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激光行業而言,當“黑天鵝”飛起,我們很難看清那些因素會深刻影響著行業發展。疫情還遠未結束,當務之急,企業如何自救?需要企業主們更多思考。
最近幾年的高速發展,讓激光加工設備制造行業成為了當今各個國家最為關注和發展的行業之一。激光加工設備是集多種高技術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幾乎可以應用于所有的工業部門,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生產加工能力、裝備水平和競爭能力,激光產業與制造業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疫情之下,實際狀況是,企業逐步恢復生產,但市場工作怎么開展,存在很多障礙,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希望。
疫情肆虐,疫情的不確定性直接關乎經濟的不確定性。2020年一季度,就裝備制造業而言,所受到的沖擊的一定很大,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相信我國四大激光產業帶絕大多數激光企業都處于一種自救的狀態,年前所做的各項戰略布局均被打亂,一季度業績可能相當難看。當前,除了疫情核心之地,其他地區激光企業已在陸續復工,但是,迫于對節后的人員流動和屬地責任壓力,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措施絲毫不會松懈,新冠肺炎致死率雖低,但其潛伏期長、傳染性強,其影響已遠超非典,千萬不能低估此次疫情所帶來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企業“自救”將會成為貫穿今年全年的關鍵詞。
隨著返工人員增加,不排除疫情二次反復的可能。但綜合諸多醫學專家的推測,二月中下旬或有望迎來疫情拐點。如此來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沖擊,而非持續性損失。未來疫情如何演繹?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何時能恢復正常?經濟運行何時能穩定等眾多問題拷問著激光企業的生存環境與現狀。
那么企業主在這樣的一種壓力之下,如何應對,如何突破。激光企業能不能就目前形勢調整戰略思路,跨界生產防疫裝備、能不能通過與應用層疊加效應來凸顯價值創造能力、能不能跨界也做口罩。
“我看能”。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就是這個想法,搶時間、搶設備,自建口罩生產線的方式,讓幾千家類似五菱這樣的企業完成了自救,名利雙收。打出了一記漂亮的“還我漂亮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