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新光光電為中國導彈“擦亮眼”

    星之球科技 來源:億歐網2020-03-01 我要評論(0 )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一句看似玩笑般的話語,卻每個字都透露著自豪,是能將導彈精準送到敵人“頭上”的自信。精準的背后,作為

    “東風快遞,使命必達”一句看似玩笑般的話語,卻每個字都透露著自豪,是能將導彈精準送到敵人“頭上”的自信。

    精準的背后,作為導彈“耳目”的制導系統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導彈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找到目標并“干掉”它。

    新光光電自2007年成立伊始,就深耕國防科技工業先進武器系統,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專注提供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

    十余年的發展,讓新光光電成功地在光學仿真領域突破層層技術封鎖,填補了我國多個細分產品領域的空白,也讓新光光電一舉斬獲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如今,已經登陸科創板獲得資本市場加持的新光光電,能否進一步助推國防工業發展并逐個擊破國外技術封鎖?

    讓導彈飛一會兒

    導彈是典型的精確制導武器,它采用了高精度探測、控制及制導技術,能夠有效地探測、識別及跟蹤目標,最終摧毀目標。

    自二戰后期導彈出現以來,精確制導武器就因其射程遠、精確打擊能力強、平民傷亡小等優點受到各國重視。伊拉克戰爭更是將精確制導武器的地位推到一個新的高度,這場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比例高達70%,而精確制導武器也不負眾望,作為先鋒大將,對目標的指控中心、防空系統等要害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有效地“癱瘓”了目標國防體系。而10年前的海灣戰爭,這一類型武器的使用比例僅為8%。

    我國對精確制導武器尤為重視:雖然近幾十年沒有發生戰爭,但是忘戰必危。經過一代又一代“導彈人” 持續60年的鉆研下,從最早的只能仿制,到如今的自主研發,我國精確制導導彈技術已經步入世界前列:大到東風系列洲際導彈,小到紅旗、鷹擊等各個系列地地、地空、空地、空空導彈,無不彰顯我國軍威。

    新光光電所生產的光學制導系統就是導彈“耳目”。

    作為導彈核心部件,光學制導系統可以通過測量計算導彈和目標的相對位置,為自動駕駛儀提供目標和彈體相對角位置偏差信息,在武器飛行時,在線實時修正彈道,提高命中概率。



    (響尾蛇AIM-9X 圖片來源:新光光電招股書)

    眼下,新光光電研制的光學制導組件,已經成功配套我國多種尖端導彈,打擊精確度高,技術指標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軍工集團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但是最近兩年,光學制導系統業務似乎正在走“下坡路”。 2018年其光學制導系統業務營收5118萬元,僅占總營收的25.2%;而在2016年,該項業務營收達9721萬元,占總營收61%。業績大幅下降,似乎意味著新光光電制導系統業務已經在2016年觸及天花板。

    實則不然,據新光光電上市前問詢回復,其光學制導系統業務的波動,主要是受到軍工客戶采購計劃時間調整影響,相關采購計劃已于2019年恢復正常。同時,新光光電還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單位簽署了金額為 4122萬元的紅外熱像儀銷售合同。

    而且,新光光電光學制導系統仍有產品處于研發階段,如果從研發成功轉入量產,這一業務將更進一步。

    不僅如此,從大環境上來看,光學制導系統需求似乎還在不斷擴大。

    我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陸地邊界最長的國家之一,周邊安全環境存在諸多不安定因素,為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各級部隊實戰訓練已經逐步常態化。精確制導導彈的作為“消耗品”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作為上游的制導系統供應商的新光光電將隨之受益。

    更重要的是,國防信息化建設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方向。黨的“十九大”指出:“確保到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br />
    與此伴隨而來的是國防支出的不斷提升,2010年至2017年,我國國家財政國防年支出從5333億元逐步增長至10432億元。作為信息化建設細分領域的制導系統將緊隨國家國防建設腳步,市場空間亦將水漲船高。

    此外,下游應用需求的不斷提升,也將反推上游技術發展。在未來,“非接觸”將是戰爭的基本特征之一,而能滿足這一要求,不載有操作人員、可以自主移動或遙控駕駛的“無人化”武器裝備,將成為高端武器裝備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多種高新技術的融合體,無人化設備的發展也將帶動光學新型傳感器、自動目標捕獲和識別、信息處理、人機交互等軍工電子信息細分領域的發展。

    顯著縮短導彈研制周期

    事實上,新光光電90%以上的營收都來自精確制導武器領域,除了光學制導系統外,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光電專用測試設備都是服務于精確制導武器。

    在光學制導系統受到下游市場波動業績大幅下降時,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取代了光學制導系統,成為新光光電業績繼續增長的原動力。

    目前,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已是新光光電的絕對主力產品。2016年至2018年,新光光電整體營收從1.57億元增長至2.03億元。其中,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業務營收從2166萬元增長至1.21億元,營收占比60%,成為核心業務。

    新光光電各業務營收變化

    營收快速增長的背后,則是技術的突破。新光光電所生產的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成功地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目前,新光光電已研制四代系列產品,部分指標已經超過國外同類產品,并且已成功應用于多個國家重點型號導彈的研制。

    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是光學制導武器的研發、測試中的一種重要驗證手段。它可以通過參試設備(如制導系統)逼真地模擬出復雜作戰場景,復現制導武器與目標之間的相對運動。

    精確制導武器的高性能并非憑空而來,超高的研制費用,動輒百萬以上的昂貴造價,說精確制導武器是用錢“堆”出來的也不為過。而在研發、測試過程中的為了驗證其性能,則需要實彈打靶去證明,作為“消耗品”,每一發精確制導武器都是“燃燒”的經費。

    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的應用可以有效節省實彈打靶成本、顯著縮短研制周期、大幅降低研發成本。

    接下來,隨著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不斷深入,我國精確制導武器研發也將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屆時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的需求將大大提升,這一點從新光光電光學仿真系統營收的“爆發式”增長中亦可以看出。

    新光光電似乎也清楚這一點,為了將來不受累于產能,并更進一步掘金光學仿真系統領域,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中,就有2.5億元將被用于光機電一體化產品批產線升級改造及精密光機零件制造項目。

    等到項目達產,可讓新光光電達到年產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系統380套、光電系統及組件12000 套、其他類型光電產品4200 套的生產規模。

    進軍激光武器領域

    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中,還有另外一個“大手筆”:擬投2.3億元用于光電設備研發生產項目。等到項目達產,預計可實現年產激光異物清除設備50臺、智能制造非標光電檢測設備200套、無人機光電荷載設備1000套的生產規模。

    募集資金用途

    其中,雖然只增加了50臺激光異物清除設備的產能,但“光對抗”卻是這個項目的重頭戲。

    激光是通過用光或放電等強能量激發特定的物質而產生的光,廣泛應用于軍、民用領域。民用領域,激光已經成為高端制造的基礎技術。

    而在軍事領域,利用激光的燒蝕效應、激波效應、輻射效應,可瞬間使目標喪失作戰能力或損毀。而打擊速度快、作用威力大、不易受電磁干擾、效費比高等優點,讓它成為了各國探索的重點,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一次國防會議上強調“激光武器項目極為重要,將決定俄軍21世紀戰斗力”。

    我國對激光武器也極其重視,在2016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要求增強民用技術對國防建設的支持,并鼓勵激光制造技術發展,開發先進激光制造應用技術和裝備。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通過自己技術積累,助力國防建設,新光光電也進入這一領域。其激光對抗系統產品的營收也在逐步增長,從2017年的741萬元增加至2018年的915萬元。

    雖然目前激光對抗系統產品營收相對于光學仿真系統有較大差距,但是考慮到激光對抗系統是未來軍事裝備的重要成員,甚至有望帶來“軍事變革”,新光光電搶先布局這一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未來這一業務也將帶領新光光電到達新的高度。

    軍事力量是維護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根本保障,在科技強軍,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驅動下,新光光電將有望進一步成長為我國光電裝備的巨頭企業,為我國導彈“擦亮眼睛”,助力新型武器的研發;同時,具備軍品品質背書,新光光電想要切入民用設備領域也將事半功倍。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新光光電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