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國、美國、日本和中國為首,在對待第四次工業革命上,也都提出了不同的目標,可以看得出全國的經濟改革,都是以工業4.0為主體,這也是勢在必行的新目標實現。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如在“全球制造業里,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美國靠數據,中國靠什么呢?”
對于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有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展過程,實際上我們也不難發現,在接近200年的工業積累中,德國,美國,日本等工業強國,也都形成了極為鮮明的特點:
美國在諸多行業、和企業上都運行了數據分析,因為美國可以從數據、以及移民中,獲得更多最新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去顛簸、或者重新定義問題。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關鍵點就在于數據分析。而德國的先進設備、以及自動化的生產線,也是舉世聞名般的存在。
德國在裝備制造業的產品優秀、質量和可靠性方面,都讓德國制造擁有非常好的品牌口碑。德國制造業的長處,就是擅加把各種創新融合到不同的零件、裝備、和設備上。和美國、德國不同的是,日本在制造業方面更加注重于人才上的培養,他們通過組織文化、和訓練去不斷完善。
在知識的承載、和傳承上,日本人都是非常依賴人才,像設備科技創造等方面都需要人去研發,在我們看來好像都是屬于社會上地位比較低下的工人。實際上日本的技術比管理層還要高,因為他們對于技術人才非常重視,而日本也的確非常重視對人才方面的培養。那么中國制造業靠的是什么呢?
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是在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的,當時計劃的是用十年時間進入制造強國行列?!爸袊圃?025戰略”,主要的基本思路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在2020年計劃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的創新中心,并爭取在2025年形成40家左右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另外一方面,還需要著重發展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去推進生產過程里的智能化,這也是在培養新型的生產方式,去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從總體上來看,每一個國家都根據自己的制造業不同去因地而異,但唯一的變數就可能是哪個國家發展得更快速一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