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部分光伏企業的2019年財報均已公告業績快報,幾家歡喜幾家愁,馬太效應日益顯著之下,有的企業舉步維艱,還在拿著“531”說事兒,有的企業則高歌猛進,拿出漂亮的成績單。
在所有拿出成績單的企業里,帝爾激光的靚眼程度應該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了,讓人看上去都忍不住疑惑:“這是不是太漂亮了點了?”。
帝爾激光2月28日公布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近7億,較上年同期增長91.83%;實現營業利潤3.55億,較上年同期增長81.47%,歸母凈利潤3.05,較去年增長81.79%!
3.55億的毛利潤在光伏企業中絕對拔不得頭籌,可帝爾激光的營業總收入才不到七個億!用利潤總額除以營業收入可得,帝爾激光2019年的銷售利潤率高達50.70%!
如此驚人的毛利率,已經足以讓絕大部分組件、電池企業酸酸澀澀地在心里種下檸檬樹了,對產品端來說,19年明星組件企業東方日升的銷售利潤率也只有7.94%,這就已經是絕大多數的組件企業可望而不可即的了。
即使說光伏設備企業的毛利率相比產品端企業更高,帝爾激光似乎也太夸張了點,與帝爾激光同時、同享PERC紅利、迄今已成設備企業兩大龍頭的邁為股份和捷佳偉創的業績預告中,其銷售利潤率也僅為20.30%和17.00%。
這差距也太大了吧,稿激光居然這么賺錢?
如果稍微翻越一下帝爾激光的財務狀況會發現,自14年至今,其營收和利潤增長一直都是一條角度極為陡峭的斜線,2014年歸母凈利潤僅88萬,2018年便達到了1.68億,19年3.05億,幾乎實現了幾何增長,連續四年利潤翻倍增長的高速度,這在光伏企業圈中似乎只有不可思議才能形容。
那么,如此高額利潤是否是可持續的?好日子還有幾年?帝爾激光的第二曲線又在哪?
帝爾激光近幾年的異軍突起得益于perc電池的迭代,2018-2019兩年,是光伏產業掀起單晶革命的兩年,產品端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全perc產能布局的愛旭股份,現已經是與通威股份并駕齊驅的電池行業雙寡頭之一,而由于perc產線相比于傳統電池產線需求投入更大、需要產品更多且更專業,perc單晶革命的設備端紅利主要由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等相對細分的幾家企業共同瓜分。
尤其是帝爾激光,其所作的激光加工在傳統光伏產線中往往都只能承擔著跑龍套的角色,得益于PERC技術對激光設備的不可或缺性才由開胃前菜變成了主菜、硬菜,而帝爾激光作為行業中幾乎唯一一個深耕激光技術多年且擁有一定技術壁壘的企業,面臨的正式這樣的一篇藍海,幾年來的高利潤吃的也頗為舒服。
在筆者看來,帝爾激光的董事長李志剛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值得尊敬的技術型企業家,公司似乎也沾染著他的博士氣質,公司自2008年成立至今始終堅持自主研發,不急于賺快錢,其自述企業艱難時也曾借錢給員工發工資,也曾為了生存對外銷售過陶瓷、玻璃等消費類激光加工設備,直到2014年才有所好轉,因此2017年帝爾激光一腳踩中風口,最是幸運中的偶然與必然,近幾年頗為舒服的吃了這幾年的高利潤倒像是其多年堅持所獲得的回報,只是這樣的回報還會有幾年呢?。
資本圈有句話,叫做風口上的豬也能飛,風停的時候才能看清誰是豬、誰是鳥,眼下PERC擴產之風正猛,預計帝爾激光的高額利潤還能最少還能維持1-2年,而風停了之后,決定一家技術型企業生死的往往卻并不是它的營收和利潤,而是其護城河的深度。
那么,帝爾激光的護城河足夠深么?
目前來看,恐怕是不夠的。
如此豐厚的利潤,引來群狼環伺幾乎是必然的,誠然,激光設備毫無疑問是個高技術門檻行業,公司也是毫無疑問的技術型公司,但激光切割技術與絲網印刷技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要求結合AOI軟件算法、導軌精度控制技術對印刷頭/激光頭進行精準定位,且產線的集成程度均較高,目前,同為吃進PERC迭代紅利的絲網印刷龍頭企業邁為股份在激光切割領域便野心勃勃,且已切入入OLED-cell激光分片領域、甚至對晶圓設備也已有涉獵。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看中這塊蛋糕,帝爾激光的毛利率比較前兩年已經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只是目前該設備在光伏產業中尚屬于供不應求狀態,因此競爭烈度不顯而已,但可以肯定的是,帝爾激光在未來是很難將這一領域吃成獨門生意的。
邁為股份是否有可能成為帝爾激光在激光領域的競爭對手?目前還不得而知,在光伏產業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甚至殘酷的現在,除了邁為股份開始涉足激光之外,捷佳偉創也已經開始涉足絲網印刷,相比之下,帝爾激光不免就顯得太過“穩”了一些。
雖然公司對外稱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消費電子、集成電路等其他領域的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研發和生產,但根據帝爾激光的招股書所示,帝爾激光的產品收入中,光伏產品占比超過99%,且幾乎全部來源于是PERC激光消融設備、SE激光摻雜設備等,陶瓷設備、玻璃設備等已經徹底敬陪末座,聊勝于無。
日前,有投資者提問時直接問公司,公司募到資金后是否會在消費電子、集成電路等領域有什么具體行動,公司則回答表示,公司目前的募投項目主要是為了提升現有的精密激光設備產能。也有投資者于近期提問,是否有涉足絲網印刷設備,公司則回答,公司主營業務為精密激光加工解決方案的設計及配套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
簡而言之,至少目前的帝爾激光是深耕于光伏行業,且專注于激光設備的企業。
那么,帝爾激光的第二曲線在哪?
關于第二曲線,著名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說:“當你知道你該走向何處時,你往往已經沒有機會走了。”
簡單理解就是,任何業務的曲線到達頂點之后都將不可抑制的下落,這個下落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可逆的,因此成功的企業會在固有業務曲線到達頂點之前開辟新的業務。
光伏產業的技術迭代速度極快,因此光伏企業、尤其是設備企業往往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曾經被這一批PERC革命所拍在沙灘上的前浪企業中,曾經風光一時的天龍光電已經處于淘汰的邊緣,唯有殼資源尚算值錢,多晶鑄錠爐的龍頭企業精功科技在19年凈虧損1.09億,其庫存產品已計提3488.60萬減值,岱勒新材、三超新材、東尼電子這三家金剛線三巨頭目前日子也過的頗為艱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邁為股份和捷佳偉創上市之后很快都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其中,捷佳偉創深耕于光伏,但似乎野心更大一些,除PERC技術之外,公司還深入布局了HIT、MWT、N-PERC、TOPCon等技術,涉及制絨、擴散、拋光、鍍膜、印刷燒結、激光、自動化、LPCVD等多個環節,不管未來屬于哪種技術,都有野心成為設備企業中全產線的提供商,有能力建設產線的交鑰匙工程,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激光切割部分,其護城河是否夠深或許還有待驗證,但其夠寬卻是毋庸置疑。
相比于捷佳偉創的寬,邁為股份則更專注于“深”,乃至深到了光伏行業之外,同樣,在立足于PERC的同時深度布局HIT,主攻HIT中的絲網印刷與PECVD技術,目前均已有交付客戶驗證的產品,通過外采日本YAC和德國阿登納的設備也可實現HIT的整線提供,坐穩絲網印刷設備龍頭之余在激光切割領域也已頻頻發力,并成功切入到了OLED-cell激光分片領域。
目前,雖然帝爾激光的募資資金中雖然同樣也有1.28億用于建設研究中心,其中也包含HIT激光加工工藝,但是目前為止尚沒有拿出相關產品,其進度遠遠落后于以上兩家企業,且目前來看,激光切割設備并不是HIT國產化的主要設備,頂多算這盤大席上的開胃菜或涼菜。
根據此前阿爾法工廠的計算,帝爾激光目前的技術相關人員占比僅為22%,2018年的研發投入也僅占比5%,這作為一家絕對意義上的技術主導、超高毛利率的科技型企業來說,已經相對很低了。
此外,公司的固定資產增長也很有限,2015-2018年公司固定資產均在0.5億以下,最新的投資者回答中公司也表示,現有的廠房均為租賃。
當然,2019年的財報還沒有出,不知這一現象是否有被改善,筆者對此也比較期待。
筆者個人觀點,在PERC電池的行業風口之下,這種舒舒服服的錢還將有1-2年可賺,但在這之后呢?如此豐厚的巨利又能持續多久?
轉載請注明出處。